中國經濟為什麼減速?4(1 / 1)

(如果您覺得這個小說好看,推薦給朋友們吧,這裏是米花在線書庫,好書多多,無彈窗,力求全文字,爭取全txt)

這一現象提醒我們,特別是2004年以後,大量的競爭性行業工資在持續上升的時候,資金又不能很容易地在行業之間和地區之間進行跨行業的流動,生產率隻能是減速而不可能增長。這是今天我認為經濟減速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來思考這一政策?首先要理解經濟減速現象發生的原因。

現在的政策導向還是認為這是一個需求原因導致的:國際形勢不好,國內的需求不足,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統計上有嚴重的問題。服務業為什麼在統計上看不發達,因為服務業都在製造業當中,沒有分離出來,都被大企業壟斷了。一個巨大的企業裏麵有巨大的服務業,但統計的時候行業仍然是製造業的行業。統計上嚴重低估了中國的服務業,消費上也嚴重低估了中國的家庭消費。高收入階層消費傾向比較低,即使收入再高,對消費影響也很小;中等收入消費傾向比較高,即使基尼係數比較大,對消費應該也沒有實質性的影響。但統計上現在非常混亂。我始終不理解這個現象,假如中國經濟的結構因為消費與投資的失衡,又怎麼能夠維持20年高速經濟增長而不出事情?不可能的,邏輯上不通。以至於我現在起了一個名字,不是“中國模式”,是“中國混亂”。沒有人說得清楚現在統計跟這個現象對不起來的原因。@米@花@在@線@書@庫@http://book.mihua.net

如果要減速,首先要想明白這是一個成本現象,是一個總供給減速的現象,是一個勞動生產率的現象,背後是國有跟非國有通道被關閉、受阻的現象。中國完全有很好的增長空間,要糾正減速就要打破壟斷,要撤銷管製,撤銷對壟斷性行業的保護,要加大金融的自由化,讓更多的銀行改變風險管理模式。現在的銀行沒有風險,零風險管理,這在世界其他國家是沒有過的。因為它沒有競爭壓力,不需要改變回報與風險之間的風險組合。要把治理的政策架構從總需求的管理調整到供給方麵的管理。大家知道美國總統裏根在上世紀80年代接管美國政府以後,美國經濟通貨膨脹嚴重,經濟蕭條很嚴重,沒有用總需求管理的政策,換了一個思路,有人建議他用別的政策。這個政策後來被發現創造了美國的經濟奇跡,裏根的奇跡。總結為工業學派的革命,更多地把政策放在供給上。這一政策對我們有啟發,鼓勵資源流動、資本在行業之間流動,鼓勵打破壟斷,鼓勵政府減少對經濟的幹預,釋放出更多空間給那些在工資上漲情況下需要進行結構調整的企業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路。我認為這是目前中國政府在防止經濟持續減速的重要時刻需要改換的一種思路。

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前景我還是非常看好,現在人均資本存量隻有美國的1/10,要達到美國一半的人均資本存量,中國高速增長8%維持10年、20年沒有問題。關鍵是要把生產率提高,進一步增長的結構性障礙徹底打破,中國經濟未來就會進入繼續高速增長的空間。

(本文根據2012年6月20日英國《金融時報》國際經濟高峰論壇的演講整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