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打開一個我們不知道的世界五彩繽紛讓我們去坦然麵對平凡的生活,米花在線書庫是您最好的朋友!!!
我認為不是。在我看來,中國每年有巨大的固定資產投資,為什麼過去五年經濟在減速?我想隻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就是勞動生產率在下降,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在下降。因為投入多了,經濟在減速,一定不是投入的原因,而是生產力下降了。勞動生產力是可以拆開看的,一部分可以用人均資本存量,也就是裝備率,新的投資,新的裝備,當然勞動生產率會提高。還有一項就是秦曉先生前麵提到的,所謂全要素的綜合生產,投入不增加但生產力也可以提高。中國在過去30年當中,全要素生產增長還是不錯的,主要不是因為別的,是我們要素可以相對自由地從低生產率部門流向高生產率的部門。比如我們的農民,大量從農業部門出來了,出來了3億多,農業投入是減少的,但是農業生產率是提高的,農業的收成沒有下降。這種現象叫做“結構變化”。#米#花#在#線#書#庫#ht
全要素生產率比“亞洲四小龍”平均對GDP的貢獻都高。什麼原因?不是因為中國的教育比他們做得好,也不是因為中國的科技比他們發達,而是因為我們的要素可以在行業地區之間相對自由地流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增長率的源泉。
現在的問題是過去幾年我個人的看法,由於在競爭性行業工資水平在持續上升,開始擠壓非國有和中小企業。非競爭行業在國有企業改革的時候,國有企業大部分都退出了,留出生存空間給中小企業。即使有1997年、1998年金融危機,中國經濟跟現在完全不同,刺激內需致使突然出現通貨緊縮。今天的局麵是工資在下降,競爭在加劇,這是導致總供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總供給下降又是減速的主要原因。刺激需求沒有用,刺激需求通貨膨脹會上去,供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對大量的競爭性行業來講,一方麵大量的企業成本在持續上升,是不能控製的;另一方麵,向高生產率行業移動或者流動的障礙越來越高,它進不去了。過去沒問題,十年以前、十五年以前,國有企業從競爭性行業退出,非國有企業大量進入,活得很好。由於擴張比較好,中國經濟在1998年保持了平均9.7%的增長率。但現在的情況非常非常糟糕,一方麵成本在上升,競爭性行業工資上漲非常快;另外一方麵,它的要素流動收走了。什麼原因?國有經濟退出以後,大部分集中到了高附加值的壟斷行業,財大氣粗。競爭性行業越誇張越發達,利潤就越往上遊轉移,最終被國有企業壟斷掉。國有企業進行托拉斯化的戰略,不論做主業還是做輔業,什麼都去做了,就不再留下任何可以讓非國有企業和中小企業進入的空間。從1999年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戰略重組以後,這種格局就已經埋下了。
經過過去十年的發展,非競爭性行業越來越掙錢,它的錢是競爭性行業的資金轉移上來的,是壟斷之外的。非競爭性行業之所以掙錢是因為競爭性行業在虧錢,這種情況下要素在行業之間——低生產率跟高生產率行業之間的流動,這一渠道基本沒有了。也就是現在說的,這些行業大部分被國有資本壟斷了。這一現象正是導致中國經濟在過去這麼多年以來,即便我們不斷刺激需求,為什麼經濟還在減速,為什麼會產生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通貨膨脹怎麼產生的?因為你不斷地刺激需求,貨幣投放越來越大,但實體經濟不能吸納,因為實體經濟在微縮。這些錢最後都進入了國有行業,他們拿這個錢可以做房地產,做金融,所以資產泡沫就越來越嚴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