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3 章 大寧書院 (3)(1 / 2)

“二曲先生(明末清初哲學家李顒)客氣了,小子見識淺陋,正要就教於方家,先生的《學髓》字字珠璣,小子時常研讀,早已銘記於心。

“哀莫大於心死,而形死次之。順此生機,方是活人。日充月著,完其分量,方是人中之人。立人、達人,轉相覺導,由一人以至於千萬人,由一方以至於千萬方,使生機在在流貫,便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今先生遠道而來,小子豈可藏私。”劉景仁轉過身,恭恭敬敬行了一禮,然後昂首闊步走上講台。

“《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於彰明美好的德行,在於使百姓成為新人,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今天,大寧書院成立,其宗旨亦在新民,在止於至善。那麼如何新民,如何止於至善呢?大寧書院的立足點就在於窮究物理,經世致用。

既說到窮究物理,最重要的就是實證,下麵就是一個實證。”劉景仁說到這裏,從橢圓形的講桌下麵取出兩件器物來。

“東晉葛稚川(藥物學家葛洪)將我們呼吸的空氣分為陰陽二氣,以為陰陽二氣乃萬物之宗,由此看來,空氣實在是萬物之始。那麼空氣有力呢?今天我們就測量一下空氣的力。”劉景仁的話,一下吸引了眾人的眼光,空氣有力?那麼空氣力有多大嗎?如果空氣有力,人還能好好的生活在空氣中嗎?

他左手拿出的是一個半尺見方的琉璃盤,盤子是透明的,帶著一層淡淡的綠色。右手拿的是一根琉璃管,一端封了口,雖然也是透明的,但依然帶著一層淡淡的綠色。

這是劉景仁在琉璃廠定製的最好的琉璃了。

他拿起來翻來覆去的讓大家看了看,盤子和琉璃管都是中空的。

他又拿出兩瓶水銀,一瓶倒在盤子裏,水銀淹沒了盤底,又慢慢浸上來,漫到盤壁半腰的高度,另一瓶水銀擰開,給琉璃管中倒了多一半。

他用手指捂住琉璃口,倒置放到琉璃盤的水銀中,然後把手指放開。

琉璃管中的水銀柱下降了一點,然後停住了。

眾人睜大眼睛,發現琉璃管中的水銀柱的水平麵明顯高於盤中的水銀平麵。

“這個試驗,隻要在同一高度,我指的是同一海平麵高度,無論你放到什麼地方,管中的水平麵高度都會高出外麵760毫水銀高度。”劉景仁說完,轉過身在黑板上畫出了試驗的示意圖。

劉景仁又叫傅山的一個學生,在講台下的桌子上做了兩次試驗。

是的,果真如此!

“那麼,為什麼琉璃管中的水銀柱會高出760毫的水銀高度呢?”劉景仁在琉璃盤的水銀表麵上,畫上許多的箭頭,然後指著箭頭說,“這是因為大氣向水銀表麵施加了壓力,這個壓力和760毫水銀柱的重量相等,從而使水銀柱始終保持這一高度,因為這種壓力是普遍存在的,我們把這種壓力叫做大氣壓。”劉景仁想了想,在黑板上寫道:一個大氣壓等於760毫米汞柱。

眾人都愣住了——空氣有壓力?

“不對吧?如果空氣有壓力,那地上的人不都壓扁了嗎?”指揮使吳威皺起了眉頭。

“空氣有壓力,人生活在空氣中,為什麼沒有壓扁呢?”劉景仁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人形,外麵畫上壓迫的箭頭,然後又重複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