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世原本就精研儒學,後來又深受王陽明心學的影響,但儒家也講格物致知,窮究物理。現在他聽到劉景仁講實證之學,想記下來又沒有筆墨紙硯;想理解,什麼字母了、計算了,使他雲裏霧裏,根本理解不了,一時抓耳撓腮,無法可想。
徽媞原本就知道劉景仁肚子裏有貨,但劉景仁為人低調,平時根本不說。此時正逢大寧書院開山之際,劉景仁肯定會露一手,因此,她事先就準備了一個小本子,此時拿出銅硯台擺在桌上,掏出細毛筆,認真的記錄。
偌大的禮堂除了風吹窗幃的細響以外,能聽到的就是春蠶食桑葉一樣沙沙的奮筆疾書之聲。
一直講了兩個時辰,劉景仁覺得把蒸汽機和小火車能夠牽扯到的原理基本講完了,才停下來。
蒸汽機使用的地方越來越多,不說漠南的磚瓦廠需要用到蒸汽機,單單鐵廠需要的蒸汽機現在就供應不上,何況都水司也提出了要購買蒸汽機的要求,讓劉景仁自己安裝滑動器,已經越來越不現實,他必須培養出更多能夠製造蒸汽機的人才。
工部要擴建小火車,鐵廠用煤也要擴建小火車,小火車的建設也要提上日程。
可是僅憑老式的小火車,和運河裏的漕船比起來,運力還是太小,他必須開發出馬力足夠大的火車來,這不是靠他一個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
那麼這個任務就是大寧書院格物司的任務了。
初創的大寧書院院係還很簡單,最大的是格物司,有203名有算學基礎的學員;其次是火炮司,有105名從邊軍中選取的軍士,劉景仁的新式火炮雖然還沒有研發,但人才是要提前儲備的;最後是軍政司,有將近200人,人數雖然不少,但他們不是固定的學員,主要進行的是短期的培訓。
還有一個準備設置的院係是醫藥司,漠南蒙古的牲畜防疫任務很重,常常一次疫病,整個漠南哀鴻遍野,牛羊騾馬死傷一地,許多牧民就會在寒冬裏活活餓死。防疫藥物的開發、獸醫學和基礎醫學的研究都需要培養專門的人才,隻是沒有好的老師,暫時擱置下來了。
劉景仁上完格物學的第1課以後,祭酒宋應星安排了書院的具體事務,又展望了一下書院的前途,大寧書院的早課就上完了。
一群人從大寧書院出來,巡撫張經世和指揮使吳威公務繁忙,他們還要趕回宣鎮,交代劉景仁專心做好漠南事務,宣府簽事的具體公務暫時交給章經曆辦理,讓他不必操心。說完好聽的,又咬著他的耳朵說:“劉簽事,你可是咱宣鎮的人,既然是咱宣鎮的人,那就要謀咱宣鎮的事兒,你那鐵廠的鐵是不是該供應宣鎮一些了?”
劉景仁的鐵廠隻有9座高爐,礦稅並不高,可是因為使用蒸汽機的緣故,單爐的產量很高,即使現在九座高爐也已經達到了遵化多一半的產鐵量。
可是即使鐵廠的產量很高,漠南建設需要大量的鐵料,火車路鐵皮包心的木軌,他正準備全部換成鐵軌,這樣一來,需要鐵料的數量很大,根本不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