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韓國張良,天下俊傑(2 / 3)

把他生在這樣的家庭裏,注定會對這些東西有所沾染。哪怕他所學還不夠多,所明白的道理還不夠深,可環境如此,也終究會有所涉獵,會對此產生興趣。

張平也從不會在這些方麵有所遮掩,並不會因為張良年幼而輕視於他。甚至他會將張良作為一個真正的大人來對待,並給予尊重,耐心解釋和教導。這是許多人都做不到的。他從不會覺得張良這是在胡鬧,反而覺得很欣慰。

隻是今天張良的這個問題,張平沒辦法來回答,因為他根本沒有答案。於是他沉思良久,而後搖了搖頭:“為父也不知道,我張家在韓數代為官,官至宰相,享受了榮華富貴,韓王重用,許以高官厚祿,從未薄待。可值此韓國危亡之際,為父能做的卻是寥寥無幾,可能是為父不夠優秀,不夠聰明,你比我要聰明的多,比我更有天賦,或許你以後能夠找到答案。可是你太年輕了。等你長大了,那個時候韓國還究竟存不存在誰也不知道!”

張良沒想到張平竟是如此悲觀,他從來沒有見過張平這個樣子。那深藏於眼底的悲傷,他看得清清楚楚。那是張平在因為韓國的現狀而悲傷,也為韓國的未來而迷茫。

其實當上黨之地真正丟失之後,韓國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此時的他就像枝頭一顆成熟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的香味,隨時都能被人采擷!可它偏偏還沒有反抗之力。

年幼的張良不知道該如何安慰父親,但他卻記住了張平眼底的悲傷。於是他道:“父親放心,韓國即便滅亡,我也永遠是韓國的子民。”

他卻不知道他這一句話讓張平心中更加難受,因為他知道這對張良而言是不公平的。想想除韓之外,諸國才俊將是意氣風發,可以肆無忌憚地展露才華。在自己所屬的國家,建功立業,封侯拜相,唯獨張良,不可以,哪怕他擁有過人的才智和傑出的天賦。這樣的情況下,他的才能又哪裏能有餘地去施展呢?

但韓國對他的恩義卻讓他說不出反對的話。不管韓王對其他人如何,但至少待張家不薄,這些恩情都是需要還的。至少以張平的教養,他做不出背主賣國的事情。

他伸手在張良的腦袋上摸了摸,“好!記住你這句話,秦若滅韓,則為我張家之仇敵!而你,誓不得為秦臣!”

張良並不是很明白這句誓言的沉重,但他依舊點了點頭,“秦若滅韓,良永世不為秦臣!”

張平既心痛又驕傲,驕傲是因為他有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而心痛則使他知道,這句誓言的分量究竟有多沉重。其實他也看得明白,大秦滅韓隻是第一步,以大秦如今的實力掃滅六國,統一天下。其實隻是遲早的事情。

什麼合縱抗秦,或者其他抗秦之策,終究都隻是權宜之計,這樣根本無法阻擋大秦這個龐然大物,那是一架轟隆作響的戰車,肆無忌憚地奔跑在原野之上,任何阻擋者都將被碾壓的粉身碎骨。

雖然六國合縱抗秦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他知道,合縱終究隻是合縱,無法真正凝結為一體,諸國心思各異,諸多掣肘,而導致的結果便是,即便能夠取得短暫的勝利,但終究無法對大秦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大秦隻需要休養生息,舔抵傷口,一年之後甚至半年之後,又會恢複鼎盛。

而所謂的合縱抗秦,六國又能來幾次呢?即便是六國合力,也支撐不了多少次的。聯軍混亂,國力參差,所付出的代價,甚至比秦國還要大。

即便是勝了又如何,六國會因為在戰爭之中所付出的代價與收獲而爭吵,甚至反目成仇,雖然他們都有了一個共同的敵人,且敵人是如此強大,但其他國家之間的仇恨並不見得就少了。短暫的合作一次還有可能,但長時間的聯合注定無法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