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發出,而後這個消息便傳遍天下。韓王欲獻上黨之地於秦。使臣還未抵達大秦,這消息便已經傳出去了。無數人為之嘩然,至少很多人都還沒有反應過來。
無數信使從韓國新鄭向四處奔去,一道去往大秦,一道去往上黨,還有數道分別前往趙、魏、齊、楚、燕,不過這幾路都是秘密出發,未曾顯露人前,因為張平不知道,一個上黨之地能否填飽大秦。若是不能,他至少要聯絡諸國出力,讓韓國有自保之力。
無數隱藏於新鄭的細作,也將消息,發回自己的國家,這些細作來自諸國。
但其中唯有秦趙兩國的細作,對此最是上心。
大秦細作早已接到命令,促成韓國投降,割讓上黨之地。因為這本就是這場戰爭大秦所需要達到的目的,雖然他們本身已經做好了強攻上黨的準備,但若是韓國能夠主動獻出上黨,讓大秦兵不血刃拿下此地,他們自然是願意的,上黨那地方想要打下來,花費的代價可不小,不光是士卒的性命,還有需要無數的輜重糧草。這些東西即便是對於大秦,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所以他此時聽到風聲之後,立刻欣喜若狂,隨後便將這個消息發回大秦。大秦那邊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也能從容應對,讓兩國之談判更加順利,更加快速,以免時間拖得太長,生出變故。
而趙國的細作則是有些焦急,他們這些細作,來到韓國之後,最主要的目的同樣也是謀求上黨之地。如同大秦一般,他們對於上黨也是早就垂涎欲滴,倒也並非這上黨之地有多富饒,實在是此地,對於大秦和趙國而言都太過重要了,這是一道天然的藩籬,一旦被這兩國之中任何一方掌握,對於另一方威脅都是致命的。
他們在這邊運作了很多年,目的便是破壞大秦與韓國的結盟,最好能讓韓國將上黨之地送給趙國,隻有這般才能讓趙國占據一些主動。但現在看來,他們怕是要失敗了。如今大戰才剛剛開始,韓王便屈服了,至少應該拖得更久一些。
大秦攻韓,若是目標放在上黨之外的任何一地,都不至於如此急切,但這上黨之地,絕對不容有失,他們甚至已經做好了準備,出兵前往上黨,幫助韓國抵禦大秦之敵,但眼前這是什麼鬼?他們那邊還沒開始動作,韓王這邊竟然已經想要投降了?
……
趙國邯鄲,早在數日之前,上黨太守馮亭早已秘密遣使前往此地,隻是一直隱而不發,他需要等到一個消息,他這邊才能開始有所動作。隻有新鄭那邊傳出消息,韓王願意將上黨之地獻給大秦,他這邊才能著手,將上黨獻給趙國,如此才能避免秦王遷怒於韓國。
畢竟他作為太守,將上黨獻給趙國,那是違背君令,與君王本意無關,無論有沒有實際效果,但至少在法理大義上是能站得住腳的,也為韓國留下了充足的轉圜餘地。
但若是他這邊率先發動,在新鄭還未傳出消息之時,便將上黨之地獻給趙國,那個時候韓國便真的麻煩了,大秦憤怒之下,可能真的調轉兵鋒,先攻新鄭,將整個韓國覆滅於此,這與他的本意便違背了,他們之所以要獻出上黨為的是挽救韓國,而並非要背主求榮。
韓非在做出這個決定之時,便早已考慮到了方方麵麵。既要將趙國完全拖下水,讓其與大秦爭鬥,又要將韓國從此事中脫離出來,不說完全脫離,但至少得占據一份理。大秦雖然強大,但也終究還是要些臉麵的。哪怕這份束縛看起來如此脆弱,但有就是有,有也總比沒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