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 言(1 / 1)

我生命中的錦瑟華年

作為一個已經曆過畢業5年的人,我一邊走一邊看,一直在總結自己走過的路:我為何能比其他同齡人成長得快一些?

作為一個職業規劃師,近幾年來我專注於研究大學生就業和職場新人的工作這一領域,我一直在思考:現在的年輕人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生奮鬥哲學?

於是,我回過頭看自己的這段“錦瑟華年”,從轉變學生角色到登上社會舞台,從告別青蔥歲月到進行職業規劃,從基層小職員到成為職業經理人,從單純打工者到培訓師、大學老師、企業管理者……這一切並不輝煌,但每一步我走得都很踏實。對我個人而言,這已是一種成功,至少,當10年後再回首這段時光,我不會悔恨。

我又去尋證那些成功人士特別是那些與我們同一個年代的榜樣的事跡,竟然發現了一個規律:他們命運的轉折點,都基本出現在畢業5年之內這段時間。

阿裏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馬雲,1988年在杭州師範學院(現杭州師範大學)英語專業畢業,此後任教於杭州電子工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1992年,他開始創業,成立海博翻譯社,由此踏上了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走向世界的征程。

創新工場現任董事長李開複,1983年獲得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係學士學位;1988年,獲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是關於世界上第一個“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係統”,《商業周刊》授予該係統“最重要科學創新獎”;李開複還開發了“奧賽羅”(黑白棋)人機對弈係統,因為1988年擊敗了人類的世界冠軍而名噪一時。

當然,還有很多人,不一定是剛好畢業第5年如此湊巧,但基本都是在這個時間點上下。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畢業5年對我們的命運轉折有多重要?

人的一輩子,在求學階段時,尚未完全成熟,生活來源依靠父母,命運的選擇權基本掌握在父母手裏;退休以後逐漸步入老年期,要依靠子女或社會,命運的選擇手杖開始交給子女或社會;中年時期可謂“刀槍不入”,價值觀與世界觀已經定型,基本很難改變;畢業5年之後則是一個人的角色變化最多的時期,麵臨著晉升加薪的職業發展需求與家庭角色的變化,基本沒什麼時間與空間讓你進行人生的思維鍛煉與能力提升。

那麼,這樣看來,隻有30歲前的幾年也就是大約畢業5年內這段時間是你能掌握自己命運的選擇權與發言權的。在最能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候,如果不好好把握,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作家柳青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隻有幾步,特別是當你年輕的時候。利用好畢業這5年練好內功的時期,才能在接下來的歲月順勢飛揚。

內心足夠強大,走到哪裏都不怕。本領在手,成竹在胸,擁有一技之長,掌握深厚人脈,具備遠見卓識,這樣的人到哪都是人才,到哪都是金子。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畢業這5年,可以很精彩;畢業這5年,可以很平庸。選擇權完全在於個人。對於一個既有想法又有方法的人來說,絕對不會讓這段“錦瑟華年”成為“惘然追憶”。

具體到每個人,情況又完全不同。因此,這本書不可能是解決所有人問題的寶典,但是對處於職場的上班族卻有很大的指導作用,這裏提供了一種思考的方式和成長的模式。如您願意與我分享關於您畢業5年的成長感悟,歡迎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來與我交流。

林少波 2011年6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