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阿拉伯之春”要走多遠?(5)(1 / 1)

不過,倫敦“國際危機小組”的分析員黑格?波普說:“土耳其政府內部有一個最樂觀的估計,那就是巴沙爾最多能扛兩年,兩年後必然倒台。這一判斷促使土耳其更加積極地介入敘利亞的內部事務。土耳其其實覺得中東發生的事件,特別是敘利亞發生的事件威脅到本國的安全,土耳其總理甚至在多次內部講話中宣稱,敘利亞是土耳其的內政!而與‘自由敘利亞軍’建立良好的關係是‘全新的領域’。

土耳其官員再三表示,土政府還未向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提供武器和訓練,因為“自由敘利亞軍”還沒有直接提出類似的要求。

在巴沙爾政府宣布接受阿盟的調停協議後,土耳其對敘利亞國內繼續進行的暴力對峙事件“不斷譴責”。

北約會不會打敘利亞?巴沙爾政府是否會麵臨著卡紮菲政權一樣的結局?越來越多的國際觀察家開始就此問題展開爭論。

由於敘利亞在中東的戰略重要性,是伊朗、黎巴嫩、沙特、真主黨已兵和以色列的戰略交鋒節點,所以,土耳其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舉措正在為敘利亞的敵手與盟友密切關注。盡管土耳其政府庇護的反對派武裝尚不足以對巴沙爾政權構成挑戰,但顯然大大削弱了巴沙爾政權。土耳其政府最新的表態是,正在考慮對敘利亞政府加大製裁力度。

土耳其一反常態的積極表示引發了各界的激烈猜測。美國的國際關係研究所、英國簡氏防務集團的地緣戰略分析家們都認為,這既有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為搶奪未來敘利亞影響力的戰略考慮因素,也有北約“投石問路”的戰略趨向,因為敘利亞問題敏感,美國與歐洲多國不願意輕易下手,所以讓是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出麵試探敘利亞的戰略底限是“合情合理”的事。一旦摸清敘利亞的戰略底限,那麼將“利比亞模式”在敘利亞重演也就不困難了。

更耐人尋味的是,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核項目的評估報告就在這周出爐。從業已披露的內容來看,國際原子能機構斷定伊朗的核項目“有明顯的核武器痕跡”,並且斷言:“伊朗已經掌握足夠的情報,並靠現在生產的高濃縮鈾來設計與製造可以適用的核武器。”這一報告的結論勢必為西方進一步製裁伊朗提供最重要的依據。近日接連曝光的美國、英國和以色列“軍事打擊伊朗”的報道也讓外界越來越擔心,美英以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已經“更加迫切”,而在走向戰爭之前,剪除伊朗最鐵杆的盟友敘利亞將是戰略性的一步。

11月12日,阿拉伯國家聯盟22個成員國外長們在開羅舉行了兩個多小時的閉門會議,聽取了阿盟秘書長阿拉比和專為敘利亞問題設立的阿拉伯部長委員會主席哈馬德對前期斡旋結果的情況介紹,之後對敘利亞問題決議進行投票表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