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阿拉伯之春”要走多遠?(7)(1 / 1)

美國總統奧巴馬立即對決議表示歡迎,稱敘利亞危機已發展到從外交上進一步孤立巴沙爾政府的重要階段。美國務院發言人稱,阿盟決定是國際譴責巴沙爾政權的又一證明。英國外交大臣發表聲明,對阿盟凍結敘成員國資格的決定表示歡迎。歐盟外交負責人阿什頓、法國外長、德國外長、國際大赦組織等也都對阿盟的決定表示歡迎。

11月14日,歐盟27國大使達成新協議,將對敘利亞政權更多的官員實施製裁,同時凍結敘利亞在歐洲投資銀行的資金我。這一新的製裁協議將於當天稍晚會在歐盟外長會議上得到批準。此前,歐盟已經對敘利亞政府的56名官員和19家公司實施製裁。

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宣稱:“歐盟各成員國一致認為,采取額外措施向巴沙爾政權施壓,以阻止其對民眾的暴力至關重要。”

歐盟外交負責人阿什頓14日表示,歐盟與阿盟正在緊密合作:“敘利亞的局勢引發強烈關注,我昨晚與阿盟秘書長進行了通話,保證我們將與阿盟密切合作。”

與此同時,法國與英國14日重啟聯合國有關敘利亞新決議的磋商,法國外長表示:“是再次提出敘利亞問題聯合國決議的時候了。”巴黎聖母大學科洛奇研究所教授、前聯合國製裁專員喬治?拉皮茲說:“阿盟的決議會改變聯合國敘利亞問題的決議命運。俄羅斯與中國將因為阿盟的決議麵臨著尷尬而困難的選擇。”

歐盟2011年10月拋出的聯合國敘利亞問題決議一度提出要對敘利亞實施武器禁運,但考慮到俄羅斯與中國反對,所以後來就取消了具體的製裁條款,但俄羅斯與中國仍然投了反對票。現在,俄羅斯與中國如果對新的敘利亞問題決議投反對票,必將意味著俄羅斯與中國將站到阿盟18個成員國的對立麵,而這18個成員國有不少是中國能源的主要供給國。

能源豐富的俄羅斯14日很迅速表態稱,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反對阿盟凍結敘利亞成員國的決定,並稱西方國家正在支持反對派推翻巴沙爾政權。

阿盟開出了“三天之內‘停止血腥鎮壓’”的最後通牒,但敘利亞總統巴沙爾11月20日在接受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采訪時卻明確回應稱,盡管國際社會威脅要對敘利亞進行“經濟與政治製裁”,但敘利亞“決不會低頭”。而且任何試圖對敘利亞進行軍事幹預的可能都會導致“極其可怕的後果”,而他本人也願意“誓死抵抗外國侵略”。

巴沙爾表示,對敘利亞軍警的最新襲擊行動表明,敘利亞所麵對的決不是“和平示威者”,而是“武裝戰鬥人員”:“衝突還將繼續,陰謀壓迫敘利亞的行動也將持續,但敘利亞決不會屈服。”

巴沙爾指責阿盟一係列的舉措“為外國軍事介入敘利亞鋪平道路”:“如果外來勢力理性,現實的話,他們就不會軍事介入敘利亞事務,因為軍事介入會導致整個地區的不穩定,所有的國家都會受到影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