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軍事文化曆史
首頁>小說總館>軍事曆史>變天:中國戰地記者親曆中東驟變>第十一章:給中國海外利益上“政治風險”課(6)
第十一章:給中國海外利益上“政治風險”課(6)邱永崢人民日報出版社
在班加西城南20000套住宅配套項目建設地內,由於這裏是卡紮菲部隊狙擊過委會武裝的主陣地之一,所以看似沒有太大損失的工地內,仍在大量半損的彈藥,而且散落在工地各個角落,如何處理它們將是中國建築公司一大考驗。第三是大量未使用彈藥下落不明。卡紮菲軍隊撤退的時候,包括2萬枚地空導彈在內的未使用武器彈藥下落不明,眾多民間人士將其取走,這些散落民間的武器對於重返利比亞的中國公司和其它外國公司來說將是潛在的大威脅,而過委會領導層盡管三番五次要求民間上繳武器,但迄今為止仍沒有明顯的進展。
中國公司麵臨的第三個挑戰是基本設備和基礎設施的損失。班加西以東中國通訊基站完好無損的情況讓重返班加西的中興通訊等公司感到安慰,但事實情況卻並非如此。從卜雷加往東,我看到許多中資公司的通訊基站要麼被導彈或者炮彈徹底摧毀成麻花狀,要麼是接收器或者站房被摧毀,重建和恢複都需要時間。在卜雷加多個村鎮采訪時,當地的民眾告訴我,當地已經三個月沒有電了,而且戰區內的高壓輸電塔被損毀的情況也相當嚴重。利比亞阿拉伯海灣石油公司新聞信息部經理阿卜杜拉吉爾?穆罕默德?馬尤夫告訴我,中國兩家石油公司在利比亞戰事期間,其幾乎所有的勘探設備和車輛均遭“洗劫”,損失相當慘重。中國在利比亞大量的項目是基建,除了在綠山省看至中國水電公司在人員撤離前因為有完善的安保計劃,所以其基建設備保存完整外,不少中國工地的重型設備均被盜搶,或者被送往前線當成戰時掩體。
如何講政治對於此前鮮有這方麵考慮的中資公司來說將是一個重大的考驗。由於不少利比亞人並不理解中國在利比亞問題上的立場,所以對中國人和中國企業敵意會增加。甚至有過委會官員也表示,中國人和中資企業“不在戰後重建的優先考慮之列”。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懂得解釋中國在利比亞問題上的立場,並且能讓對方接受是一個有一定政治難度的考驗。利比亞阿拉伯海灣石油公司新聞信息部經理阿卜杜拉吉爾?穆罕默德?馬尤夫甚至公開揚言,中國公司來利比亞買石油可以,但參加石油建設則需要再考慮。而過委會領導層近日也表示,對戰前卡紮菲政府所有的合同項目均要“重新審核”,要揭“原來項目的不規範操作”真相。還有一點政治因素不得不考慮的是,由於戰後利比亞政治派別林立,東部與西部的政治權力爭奪將加劇,如何在這種相比於之前複雜的新政治環境中求企業發展,這就要看企業的政治敏感度與操作技巧了。
上章下章 [←]快捷鍵快捷鍵[→]
回到目錄回到讀書首頁
王立群讀《宋史》之宋太宗:最具改革精神的皇帝到底是什麼造就了宋代的繁榮與文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