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_給中國海外利益上“政治風險”課(5)(1 / 1)

無法預料的間或戰事是搶攤利比亞外國公司麵臨的第一大挑戰。就以首批重返利比亞的西方石油公司為例,他們的代表很快發現,就算出再高的工資,也難動員足夠的利比亞當地雇員前往相對偏僻的蘇爾特東南部地區油田。就算好不容易動員部分雇員前往油田實地勘察情況,也得投入雄厚的保安力量,全幅武裝的保安人員配備AK-47衝鋒槍和架著重機槍的皮卡車晝夜不停地在油田四周巡邏。即便這樣,由於不少油田位於利比亞東南部,而過委會除對地中海沿岸城市控製比較好外,東南部不少地區仍是忠於卡紮菲的前政府軍報或者非洲雇傭軍的天下,一般的武裝保安並不能絕對保證這些油田和石油員工的人身財產安全。德國Wintershall公司和加拿大SuncorEnergyInc公司均不願意就此問題發表評論。

遺棄彈藥的威脅直接而巨大。10月4日,我在卜雷加大學院牆外采訪了正在指揮掃雷車作業的利比亞掃雷部隊指揮官穆罕默德?紮科克和艾哈邁德?阿裏。記者在現場才呆了5分鍾,就親眼看到鏈條式掃雷車掃爆了一枚反單兵地雷。在掃雷中左手被炸傷的穆罕默德告訴本報記者,利比亞全國掃雷專業人員僅100人,而他們在艾季達比耶一處就要清除6000枚左右的地雷和其它彈藥,他的手下就有5人被炸死。在班加西城南、艾季達比耶、卜雷加、拉斯拉努夫、蘇爾特等交戰最激烈的地區,地中海沿岸公路兩側到處能看到“小心地雷”的警告標誌和教人識別各種遺棄彈藥的宣傳廣告。艾哈邁德透露,遺棄的彈藥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卡紮菲的兒子哈米斯和穆塔辛率部進攻利比亞東部以及遭北約打擊後撤時,在部隊駐地四周和地中海沿岸公路埋下的成千上萬的反單兵地雷。這種地雷是由塑料外殼製成,普通的掃雷器無法識別,再加上埋雷時,當時的利比亞政府軍動員了當地民眾參加,所以到處雷場在哪裏並沒有清晰的概念。10月4日至8日間,利比亞東部和中部普降六年來罕見的大雨,將原本埋在公路兩岸一公裏範圍內的地雷衝埋他處,這更增加了掃雷的難度。對於中資企業,特別是公路橋梁建設和通訊基站建設的中國公司來說,這方麵的威脅尤其大。我在卜雷加、拉斯拉努夫、蘇爾特東郊注意到,但凡是通訊基站所在的地方,往往也是卡紮菲部隊屯兵或者作戰的陣地,四周往往埋設地雷,加之這些地方的通訊基站損失嚴重,所以在維護時如何排雷對於中國公司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第二是大量半損載的未爆彈藥無人處理。卡紮菲的軍隊在運送武器彈藥中途,遭到北約的多次空襲,成千上萬的彈藥爆炸後散落方圓數公裏範圍之內,這些半損的彈藥迄今仍在沙漠公路附近。盡管英國和法國爆炸物處理公司聲稱願意幫忙,但迄今仍沒有實際的行動,所以會對以野外作業的中資企業來說是相當的威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