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_給中國海外利益上“政治風險”課(4)(1 / 1)

倫敦兩家消防器材公司的代表早在8月中旬就悄然“潛入”當時還是被卡紮菲軍隊圍城的米蘇拉塔。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英國商人回憶說:“我們進米蘇拉塔的時候,市中心還不時響起炮聲,但我們已經開始跟過委會的當地代表磋商為當地的消防人員和警察提供訓練和裝備的生意了。”

法國的公司表現得最為明顯。常駐班加西的法國?利比亞貿易協會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2011年六七月間,大約有20至30家法國公司抵達班加西“了解情況”,而卡紮菲在台上時,總計不超過50家法國公司在利比亞運營。到了9月初,當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在巴黎主持召開企業研討會時,大約有400家法國公司的老板或者高管出席此次會議,行業橫跨巴黎頭40名的律師事務所,建築設計業,郵政服務業,糧食業,煙草業,保險公司等等。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財政部長在接受我采訪時表示,根據最新的統計數字,大約有172家外國公司進入利比亞“尋找機會”。中國的中興通訊和華為公司也向班加西派出了工作小組,其中中興通訊的4人工作小組在班加西評估戰損情況。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中興通訊負責人告訴我,該公司在班加西以東的情況比較樂觀,“因為戰火沒有波及當地的通訊設施”。

利比亞阿拉伯海灣石油公司新聞信息部經理阿卜杜拉吉爾?穆罕默德?馬尤夫在接受我采訪時說,中國石油設備質量好價格不高,利比亞石油公司之前是因為卡紮菲禁令而不得不從俄羅斯購買,所以未來中國石油設備公司在利比亞應該有“不錯的機會”。利比亞過委會外交部亞洲司司長拉明坦言,中國是利比亞無法回避的國家,在經濟、技術和資金方麵對於利比亞的戰後重建來說太重要了,離開中國利比亞將無法發展,所以他很願意看到中國企業重返利比亞。過委會新聞部長穆罕默德?薩曼則直接表示,利比亞未來的領導層很想從中國建設中學習到好的經驗。這位是利比亞兩家電視台出資人,多家報紙和其它新媒體老板的過委會要員直接表示:“我很願意從中國采購媒體設備,比如說轉播編輯機器。”

如此眾多國際大型公司搶攤利比亞不難理解,因為這次戰爭對利比亞的基礎設施破壞很有限,各種情況遠比薩達姆倒台後的伊拉克要強得多。與此同時,在卡紮菲時代被禁錮的利比亞投資饑渴將會在短時間內充分釋放出來,從教育到服務行業,從能源到基建,無一不需要新的投資。根據法國商業協會提供的最新數據,利比亞未來10年需要2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相對於600萬的全國人口,利比亞擁有非洲最大的石油儲量,所以未來的建設資金不是問題,而且卡紮菲時代的凍結資產就高達1700億美元,足夠支付戰後的初步建設開銷。

當然,包括中資企業在內的重返利比亞的各國公司也將麵臨著與此前完全不同的全新挑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