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我自己親曆來看,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很早就寄希望中國的“人道主義援助”,比如說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財政部長和利全國過渡委員會外交部亞太非洲處處長拉明當地時間6月5日就很直接表示,利比亞非常需要從任何國家,包括中國獲得任何的人道主義援助。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的財政部長私下裏建議,如果能以“幫助企業看管當地工程安全”為由,由中國公司出麵,為班加西民眾提供醫療器械、食品、毛毯等民生用品,那麼相信班加西民眾會一改對中國的負麵印象。當然,也有人建議,如果中國能讓民間機構或者自願者在利比亞與埃及或者利比亞與突尼斯交界處開始接納利比亞難民,或者參加利比亞難民的服務工作,同樣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
4.媒體報道為未來外交提供靈活度
在利比亞東部采訪初期,我多次遇到過利比亞民眾喊出“中國人滾回去”的尷尬境地,甚至有過委員武裝人員衝著我舞刀弄槍,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多半是“中國政府支持卡紮菲”,這一印象又是中國電視媒體造成的。
一位中國電視台的阿拉伯藉職員6月3日晚在班加西烏族飯店非常感慨地對我說,由於此次中國對利比亞和阿拉伯變動的判斷遲緩,所以給中國形象造成的影響頗大。他舉自己的例子說,他先後三度到利比亞采訪,前兩次非常順利,但第三次過境時地被邊境人員阻止並且表示:“你們支持卡紮菲,還是回開羅去吧,結果這一誤就是10天。”他反複提醒說,中國媒體因為受卡紮菲支持形象的影響,所以下次來之前,一定要先告知東部新聞中心護照號,抵達日期,姓名等等。事實上,我這次入境也等了一個多小時,邊防人員反複表示:“要等班加西方麵的批準。”。
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新聞部長薩曼在與我交流時坦言,中國形象在此次阿拉伯世界動蕩中“得分負麵”,並且多數是“支持獨裁者”的超級負麵影響,這主要與中國外交“反應不夠靈活機動有關”。他好言表示,與中國關係交好的敘利亞和也門將是“下一個目標”。
其實,中國媒體在對類似的事件進行報道的時候,完全可以不明顯為某人站隊,而進行不偏不倚的報道,從而為未來的外交政策提供靈活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