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_我親曆的“巧實力外交”(6)(1 / 1)

他在到的黎波裏之後又趕到班加西做以下幾件事:1、找出一個能讓利比亞東部的反政府勢力和西部的卡紮菲支持者們“兩全其美”的解決之道。俄羅斯認為,班加西反政府方麵其實明白,即便卡紮菲本人和家族下台,那麼他的支持勢力仍然存在,如果不處理好,就算反政府的全國過渡委員會取得的黎波裏,那以所麵臨的未來局勢仍將十分棘手,所以馬格羅夫仍有機會扮演利比亞敵對雙方“橋梁”的角色,為利比亞的“精英層”尋找一條“雙方都能接受的和解之道”。2、俄羅斯會堅持未來的利比亞應該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馬格羅夫會向全國過渡委員會反複強調,而這一意見也會是班加西不得不考慮的問題。3、盡管馬格羅夫對外公開表示過,卡紮菲和家族成員的命運是“利比亞最敏感”的話題,而他的班加西之行不會為卡紮菲本人和家人提供“保證”,但事實上俄羅斯卻向全國過渡委員會打探,卡紮菲到底能不能流亡到一個國家,並且不被追究法律後果。一旦班加西“能夠含糊此事”,那麼俄羅斯外長親自將此消息轉達給卡紮菲本人,並且協、助安排後麵的事。4、試探卡紮菲一旦死於北約轟炸,班加西將如何迅速接管國家的底限。

對於俄羅斯人來班加西的真正意圖,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新聞部長薩曼當麵告訴我,俄羅斯其實“很會投機”:“因為如果能調停成功,那麼俄羅斯不但在要拉伯世界和非洲事務中提高國家威信,而且還會在G8中確立政治影響力,如果失敗了,其實也沒有什麼好失去的,因為俄羅斯就此保持著與利比亞雙方的關係,戰後怎麼說都是可以的。”

事實證明,俄羅斯這種“保持溝通渠道”的做法為卡紮菲失敗後不致於徹底失去利比亞的支持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3.“人道主義援助”為未來預留空間

在政局前景不明的情況下,由民間機構實施“人道主義”援助,而土耳其政府的表現就是利比亞戰爭中的典型。

身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很早就不得不參加了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在北約做出對抗卡紮菲政權的決定後,土耳其立即派出4艘驅逐艦和一艘潛艇,赴地中海執行針對利比亞的武器禁運條令,同時還參與在利上空構建禁飛區的任務。

然而,土耳其總理迅速表明,土軍不會參加針對利比亞政府軍的地麵攻擊,並且立即在利比亞東部反政府武裝控製區和卡紮菲政府軍控製區同時展開“人道主義援助”,其醫療船不斷地向反政府武裝堅守的米蘇拉塔和首都的黎波裏派出,將傷員拉到伊斯坦布爾救治。這一切其實也是為利比亞之後的變化打交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