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雍和寺,
趙雪宜拉著還沒太睡醒的征蓬進了寺廟。
雍和寺是位於慶京郊區山上的一座寺廟,久負盛名,常有信徒來此燃香祈福。
征蓬一踏入寺院,就感受到了一股莊嚴而神聖的氛圍。高大的佛塔矗立在庭院之中,四周的牆壁上裝飾著華麗的佛教壁畫,各種尊容形態的佛陀靜靜地坐在蓮花台上,慈眉善目,令人感到祥和與寧靜。
人們絡繹不絕地前來朝拜,其中有虔誠的信徒,也有許願的遊客,他們手捧香爐,在佛像麵前或雙手合十虔誠祈福,或閉目默念經文,誠心祈求著心願成真。
供桌上,水果、香燭等貢品排列整齊,寺廟裏時不時傳來悠揚的佛經誦讀聲,莊嚴的聲音回響在寺廟的大殿裏。
由於趙雪宜的身份,寺廟的主持親自前來迎接,主持身著袈裟,看起來謙和而充滿智慧,散發著超凡脫俗的氣息。
主持帶著征蓬一行人穿過寺廟的大殿,來到了後院。這個地方舒適宜人、寧靜祥和,遠離遠離塵囂和紛擾,是專門供給達官貴人用來專注於修行和冥想的地方。
後院的中央種著一叢臘梅,趙雪宜熟練地澆花、鬆土、修剪。忙完這一切後,她輕撫著臘梅的花苞,笑著說道:
“你知道這叢梅花是怎麼來的嗎?”
征蓬十分疑惑,搖了搖頭。
趙雪宜指了指她身前的那叢臘梅,說道:
“我的母親最喜歡梅花了,聽父皇說,當時慶京的外戚,也就是我的姥爺掌權,他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強行將母親許配給當時看起來十分軟弱可欺的父皇。
“軟弱可欺?“征蓬想了想之前不怒自威的慶帝,疑問道。
趙雪宜接著回答:
“至少在當時,幾乎所有人都這樣認為。母親在嫁過來之後嗎,一心相夫教子,為我的父皇生下我和我的兄長。”
“平日除了皇宮,她最常待的地方就是這裏,為我父皇和姥爺祈福。“
“後來我的父親成功地帶著我和皇兄逃離慶京,與遠在封地的三叔彙合,並成功號召天下人反攻回慶京,父皇回到慶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這裏種下了一叢梅花“
“那你的母親呢?“征蓬問道。
“父親說她在離開慶京之前病死了,當時我隻有五歲啊,母後去世了,父親又在外邊打仗,當時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和父親一起吃一頓飯。
“因此,當聽說了有一些孩子被拐走時,我就想到了我自己。”
“當時的我尚且擁有美味的食物和舒適的屋子,都會時而感到不安。那些擠在破舊小屋,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孩子們又該是何等的悲慘呢?”
趙雪宜仰起臉,又接著說道:
“慶國經曆過了一次內戰和一次對外戰爭,國內的局勢一直很不穩定。因此,當蒙國提出和親時,父親實際上是很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