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綸這話一出,現場的眾人頓時目光紛紛看向他。
李世民同樣也將目光投向了他。
其實工匠流失一事李世民是知道的,但是具體的數目他並不清楚。
段綸看到眾人將目光看向自己,出聲道:“根據我兩個月前讓人進行的調查,就在昨天,已經有了最終的結果。”
“我們一共有接近兩百萬左右的工匠流向了青陽境內和大隋境內。”
“其中青陽境內大概有一百五十萬左右,剩下的則是流向了大隋境內。”
“流向大隋境內的工匠,主要還是嶺南道的工匠。”
“這其中大概有八十萬左右是前往了美洲大陸。”
“剩下的則是在亞洲的區域內的幾個省和直轄市以及縣。”
“其中光鎮遠縣就差不多有十萬工匠是我們大唐的。”
“他們從事的行業基本上跟造船有關。”
“而且最新收到的一條消息,青陽造船廠第一艘排水量超過兩千噸的鐵甲巡洋艦已經完成了基本上的建造,估計很快就會下水測試,預計明年中旬就會交付他們海軍。”
“至於這第一大流入地方自然就是青陽市了,那裏有差不多二十萬人從事著製造業方麵的工作。”
現場的眾人聽完段綸報出來的數字以後,一個個都露出了無比震驚的神色。
“如果這樣的話,我們我們豈不是差不多有接近三百萬人流入青陽和大隋境內。”魏征出聲道。
聽到他的話,段綸點了點頭,但是沒有說話。
一時間整個大殿都變得沉默了起來。
“陛下,目前我們能夠做的,並且唯一能做的,而且還能留住人才的辦法,隻有一條路可以走了。”杜如晦緊皺著眉頭說道。
李世民聽到他的話,急忙道:“你說。”
“廢科舉,采用公務員選拔官員方式,麵向大唐所有的百姓。”
“隻要是大唐百姓,就可以參加這公務員考核,同時我們也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同時將大夫和教師跟青陽一樣,納入編製內。”
“簡單來說,就是青陽怎樣做,我們就怎麼做,隻有這樣才能留住部分的人才。”
“雖然說這樣一來,我們的財政會所有緊張,但是也不會太緊張,我們可以出口石油、煤炭、銅鐵等資源從青陽那裏獲得資金。”
李世民聽到杜如晦的建議,沉思了起來。
他知道如果這樣做,確實能夠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但是帶來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主要還是世家權貴。
這要是一個弄不好,可是會引起動蕩的。
但是如果不這麼做,那大唐的人口流失隻會越來越嚴重。
畢竟兩者之間是同宗同源的存在,大唐的百姓去到青陽不會有任何的生存環境問題,而且隻會過得更加的舒服。
想到這一點,李世民緊握了一下拳頭,出聲道:“就按照克明你說的來。”
“李靖,讓軍隊做好隨時鎮壓的準備,到時候肯定會有一些叛亂起,流血那是避免不了的。”
“是,陛下。”李靖連忙領命道。
楊旭估計怎麼也不會想到,因為他的這一舉措,直接將李世民給逼得加快了變革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