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起跑線上比什麼 (5)(2 / 3)

亞裏士多德說:“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所以孩子各方麵能否表現出色,跟他們目前的學習成績並無太大關係。培養孩子好的習慣,讓這些好習慣能夠深深地影響他們才是最為重要的。

家有中等生小提示

好習慣的培養可以按照孩子的成長軌跡一步步來,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言傳身教,告訴孩子要自己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穿衣服、起床之後要疊被子、自己刷牙、自己洗臉。在他們漸漸長大的過程中,則要孩子盡可能多地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比如不認識的字要自己查字典,按時學習,按時寫作業,寫完作業要自己檢查。總的來說,習慣要從小培養,因為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越容易塑造,養成好的習慣比擁有好的分數更重要。

不欠孩子一個童年

童年是一個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純真的笑容,溫馨的家庭,快樂的學習,都會成為孩子長大以後幸福的回憶。不逼迫孩子做他們不喜歡做的事情,找出時間來陪他們一起玩耍,讓孩子擁有一個色彩斑斕的童年。

路路在進入中學以後,結交了更多的好朋友,也時常邀請同學來家裏玩,我和路路爸也一直持很歡迎的態度。吃完飯,大家就坐在一起聊聊天,說說小時候的故事,路路特意拿出了他很寶貴的相冊。“哎,路路,你們全家這是在哪兒啊?”路路接過同學手裏拿著的照片看了看,“哦,這是四年級的時候全家一起去海南照的。”“那這張呢?”又有一個同學問起。“哦,這張是我小時候在我姥姥家附近的山上照的。”“哇,路路,你的童年可真是豐富多彩啊,我就納悶了,阿姨當時沒逼著你上課外輔導班嗎?我小的時候平時在學校上課,好不容易熬到寒暑假想輕鬆一會兒,我爸就早早地給我報了好幾個輔導班,結果比在學校上課還累。他的工作也很忙,從來都沒有帶我出去玩過。”我靜靜地站在一旁聽著這個孩子訴說著她的“灰色童年”,腦海裏也開始浮現路路小時候的畫麵,還有路路爸那句意味深長的話語:“咱不能欠孩子一個童年啊。”

記得路路讀小學的一年暑假,那段時間我和路路爸經常出差,所以沒有時間照顧路路,就中斷了他在輔導班的課程,把他送到了鄉下的姥姥姥爺家裏。那一個暑假,路路除了一些基本的暑假作業、喜歡看的書籍和一個他出門要隨身帶著的相機,別的什麼也沒有帶。有好幾次我和路路爸抽空回老家看他,他姥爺都笑著說:“這孩子,除了晚上在家看書、寫作業外,白天基本上不在家待,現在指不定跟一幫孩子在哪座山上呢。”那年暑假結束的時候,路路很不舍地離開了姥姥家,而相機裏卻滿是幸福、快樂的回憶。回到城裏以後,路路把那些玩耍時照的照片都洗了出來,見到小區裏的孩子就跟他們描述在鄉下捉魚、撲蜻蜓,上山摘野果子吃的情形。他還將這些快樂寫成了一篇文章發表在了《少兒文藝》上,題目很奇怪——《我那隻有兩個月的童年》。

“媽媽,我想以後每年暑假都能在姥姥家待一段時間,我覺得那樣的生活才叫童年。而待在城裏每天,除了上輔導班還是上輔導班,放假比上學還累,一點也不開心。”

我看著不到兩個月就曬成小黑人的路路,再看著他發表的那篇文章,終於明白為什麼他說自己的童年隻有兩個月。從路路上小學開始,我們就陸陸續續地給他報了很多興趣班,之後因為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上不去,又給他報了數學補習班、英語補習班等,孩子經常在學校放完學之後,連飯都顧不上吃就要趕到輔導學校去上課。好不容易挨到寒暑假,結果要上的興趣班、輔導班更多。我看著路路眼裏的渴望和他在文章裏所表達出的那種對目前學習生活的無奈,心裏不由得有些難過。“如果我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那麼我就欠他一個幸福的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