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他已經基本恢複正常了,變成了一個熱心的采風者,到處去旅遊,然後寫文章。所以說,處於困境當中的人,可以找些誌同道合的、和你一樣同病相憐的人,通過相互激勵的方式,走出陰影走向康複。
張某59歲那年被診斷為胃癌。下麵就是他在《走出冬季》一書中的自述:
我偶爾看了何裕民教授的資料,何教授提出:癌症是一種慢性病,“腫瘤的治療模式要從戰爭模式向和平模式轉變;腫瘤治療的原則是科學、綜合、合理;治療的“十二字方針”是“調整為先、零毒為佳、護胃為要”。這些,我是非常接受和認可的,何教授對腫瘤的這些理解不是高深的理論,而是比較通俗的、平易近人的理念,光讀他的這些文章,心裏就敞亮多了。
我感到癌症並不像以前想像的那樣可怕,可以從各個方麵來解決這個問題。
手術後兩個多月我找到了何教授(此後,我一直在接受他的治療,現在活得很好)。最大的收獲是心理上的調整和醫療上的直接得益。
我先做了3次化療,反應很大,但西醫還建議我做第4次化療,我跟何教授商量,何教授認為根據我的情況,加強中醫調理,第4次化療可以不做。
沒有來看中醫之前,血常規檢查的各項指標上竄下跳,沒有幾項是正常的。
但中醫治療以後,各項指標如肝功能、血常規、癌胚抗原指標全部正常了,這讓我非常信服,也堅定了繼續治療的信心。
現在,何教授讓我一周隻需要吃三四天的藥。他說因為我已經康複6年多了。現在隻是調整、鞏固,你想,這對我來說,是多大的喜訊啊!
最初,何教授還介紹了一些康複了的患者與我交朋友。我印象最深的是朱春女士。她雖然比我小幾歲,但當時她的胃癌已康複8年了(現在應該有15年了吧?)。而且,她開刀時是明確有轉移的,與她的交往,對於我當時能夠走出癌症恐懼陰影,意義重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