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麵對這一杯水,滿臉的喜悅,開始輕輕歌唱,歌詞大體內容是,“這是最後的一杯水,多麼珍貴的一杯水,我要慢慢地享用它。”
而B麵對這一杯水,沉思良久開始哭泣。天哪,就剩這一杯水了,這世界多麼殘酷,生命多麼渺小,沒有了水生活還怎麼繼續。
A和B就是典型的一個正向思維者,一個負向思維者,正向思維者會在絕境中也保持樂觀,看到希望,而負向思維者還沒等末日來臨就已經絕望透頂,這種人常常和成功無緣,卻經常與失敗同行。
生活中有很多人不乏才華,也很努力,可就是很難取得成功,究其原因常常是思維方式決定的他們的出路,所謂思維決定出路。
想讓我們的孩子擁有積極人生的成功,父母最重要的責任便是給孩子一個具有優勢的思維方式,而正向思維方式正是一種可以產生正能量的思維模式,在每個人都追求正能量的當下,正向思維則是一種可以取得成功的機會。
③正向思維可以給孩子堅強、樂觀的意誌
在正向思維的人看來,任何危機都可能是一大轉機,任何失敗都有可能成為下一次成功的開端。人之所以強大,正是因為他是在一係列的打擊中成長的,樂觀和堅強的意誌會讓孩子在最後的關頭“再堅持一下”,爭取獲得人生的成功,這種堅持的心態常常是成功者的保障。
正向思維會讓孩子始終保持樂觀,接納自己並接受現實,理性的思考會讓他直麵問題,接受挑戰,並且盡快找到解決的方法。
這種思維模式在孩子遇上挫折時顯得更為重要,具有正向思維的孩子會愈挫愈勇,不懼怕失敗,而缺少這種思維模式的孩子,則會在困難麵前駐足,或者在困難來臨之時逃避,這對孩子的人生和事業來說都是不利的因素。
父母可以在孩子遇上挫折的時候用積極的態度啟發孩子做正向的思維,比如說孩子參加體育比賽隻得了最後一名,積極的做法是:“寶寶,盡管是最後一名,但是,你堅持下來了你就贏了。”
而消極的做法則是:“你怎麼搞的,才得了最後一名?”相信這種做法會大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影響他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
而前一種做法會讓孩子思考,“我得了最後一名,父母還這麼鼓勵我,下一次我真得加油了。”
兩種不同的做法塑造兩種不同的孩子,得到鼓勵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努力越積極,而得到了訓斥的孩子則有可能變得更消極,對父母更加抵觸。
很多父母都對親子關係愈來愈緊張感到頭痛,這其中很多問題都是由思維方式導致的。正向的、積極的思維方式會營造出和諧的親子關係,而負向的、消極的思維方式則定會讓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所以,培養孩子正向思維的品格特別重要,而且,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進行,品格的培養就跟習慣的養成一樣,需要父母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用心去做,才能一點一滴地在孩子身上看到收獲。
在讓孩子養成正向思維的品格時,還要教會孩子善於自我肯定,自我評價,這有助於孩子的不斷進步和不斷成長。
在我所接觸的不同國籍,不同種族的孩子當中,我發現中國的孩子是最不擅於自我肯定與自我評價的。
在美國學習的時候,我幾乎和美國的中小學生包括大學生交流,當我請他們試著給自己一個評價時,大多數孩子都會伸出大拇指,說自己So cool(很酷),在美國“酷”是一個褒義詞,泛指很優秀、很頂尖、很時尚的事物。
而在我對中國的孩子問話,讓他們給自己一個評價時,大多數孩子很不情願回答這個問題,即使有願意回答的,也會說我的數學不太好,或我的體育不行,很少有直接說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的,也很少有直接就誇自己不錯的,哪怕他們真的是一些很不錯的孩子。
我想中國的孩子缺少自我肯定與自我評價的習慣和勇氣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很少對他們進行肯定與評價,有的父母也許會在孩子背後評價一下他們,但當著孩子的麵兒,他們寧願隻看到孩子的不足。
讓孩子學會自我肯定與自我評價,是很重要的可以讓他們不斷進步的一種方法。我的好朋友教育她的兩個女兒,每天要對自己一天的經曆做一下總結。她的大女兒和隻有三歲,就已經懂得對媽媽說:“我今天表現得還不錯,就是買東西的時候哭鬧很不完美。”二女兒才隻有二歲,已經懂得學著姐姐的樣子說:“我今天很開心,因為媽媽一直對我的表現很滿意。”
兩個小女孩這麼小就已經知道自己的表現是如何的,是否讓人滿意,這對她們的成長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因為不足可以去改正,而做得好的地方則要堅持,這是她們從小就懂得的道理。
實際上,孩子的做法完全來自於父母的引導,想讓孩子不斷進步,父母就得經常對孩子進行肯定與評價,父母的肯定與評價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形成一股力量,引導孩子不斷向上。
尤其是具有正向思維的父母,他們對孩子的肯定與評價常常是欣賞的、讚揚的,孩子在這種肯定與評價中通常會受到很大的鼓勵,從而表現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