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病理學筆記1(1 / 2)

前序

病理學(pathology)屬於醫學基礎學科,是一門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學科。其主要任務包括研究疾病發生的原因與條件,發生機製,疾病過程中機體在形態、結構、功能、代謝出現的各種病理變化,病變與臨床表現之間的相互關係,疾病的進過和轉歸;揭示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基本規律和本質,為臨床診治和預防疾病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病理學在醫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病理學在醫學教育中的橋梁作用。

2、病理學是臨床診治疾病的可靠依據。

3、病理學為醫學研究提供重要的保證。

病理學包括病理解剖學和病理生理學兩部分內容。

病理解剖學又可分為總論(包括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細胞的適應、損傷與修複、炎症、腫瘤等)和各論(包括呼吸係統疾病、心血管係統疾病、消化係統疾病、泌尿係統疾病、傳染病等)。

病理生理學包括疾病概論、基本病理過程(如發熱、水腫、休克、缺氧等)和係統病理生理學三部分內容。

病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

1、屍體解剖檢查。

2、活體組織檢查。

3、脫落細胞學檢查。

4、動物實驗。

5、組織和細胞的培養。

6、臨床檢查。

7、流行病學檢查。

病理學的常用觀察方法;

1、大體觀察。

2、組織細胞學觀察。

3、超微結構觀察。

4、組織細胞化學觀察。

5、免疫組織化學觀察。

病理學的學習方法;

1、應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疾病。

2、正確處理好總論和各論的關係。

3、正確認識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4、密切理論與實踐的聯係。

5、注重病理學與臨床與護理的聯係。

6、注重形態、結構與功能、代謝之間的聯係。

一,健康與疾病。

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任何疾病或病痛,而且在精神上,心理上和社會上處於完好的狀態。

健康的標準不是唯一的、一成不變的。

疾病:是在一定的病因作用下,機體因自身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

症狀:指患者主觀上能夠感受到的異常,如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

體征:指患者時,醫生通過查體,客觀上可以檢查到的異常變化,如肺部囉音,心髒雜音,肝大等。

亞健康是指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

原因:指能引起某一疾病,並決定該疾病特異性的必不可缺少的因素。

條件:指在原因的作用下,能夠影響疾病發生,發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