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當我們用真心去幫助對方的時候,如果對方懂得知恩圖報,也不可能讓你的幫助如同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對方可能因為感激,而會用別的方式來回報你給予的幫助,因為你已經取得了對方的尊敬與信任。
幫助人也是一門藝術,在幫助別人的時候,隻有給自己和別人都留一份尊嚴,真正做到是用心在幫助別人,那麼你就一定能得到別人的感激。
8.當方則方,當圓則圓
俗話說得好:“水流不腐,人活不輸。”做人“活”了,處世才能順當。因此,做人切忌不可太死板,一定要學會變通,看人行事,因為察言觀色是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上行走所必須攜帶的絕活。
當然,處世圓滑,並不是要你老謀深算地去算計別人。看人做事“當方則方,當圓則圓”實則是一種成功做人、成熟處世的智慧和方式。如果你想要成功,除了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才華外,更重要的是還要具備靈活、通達的處世技巧。
一家很有名的傳播公司最近準備推出一套係列產品,因此需要做一係列的廣告來宣傳推廣。這個消息一傳開,廣告業界的許多公司紛紛都派出最好的業務員上門來談廣告服務,但是很多業務員最後卻都無功而返。
一次,某廣告公司的張經理這天也來到了這家公司。他一進對方廣告經理的辦公室,看到辦公室的牆上掛著公司的LOGO就說:“喲,你們公司的LOGO設計得真不錯呀,不僅看上去給人一種很有活力、積極奮進的感覺,而且越看就越覺得它意味深長。”
“是嗎?這是公司剛成立時我親自設計的。”廣告部經理聽到張經理的讚揚後,心情特別爽快,自豪感油然而生。說罷,不無炫耀地向張向東介紹了公司LOGO設計比例、色彩調配以及它的內涵,他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等到張經理回去後不久,便接到了對方廣告公司打來的電話,順利就談成了這次廣告業務。
如果我們能像張經理那樣,學會靈活變通,那麼很多問題就都會迎刃而解了。正如厚黑學所倡導的:凡事肯變通、遇事多思考,解決問題求新求變,這才是圓滑做人、精明處事的硬道理。
比如當我們有求於人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對方的性格、地位,當時的情況等諸多因素來思考對策,如果明知對方不可能立即答應自己的要求,就千萬不要急躁,不妨變直接的請求幫助為迂回戰術。
例如:不要上門就直奔主題,懂得看人下菜,順水推舟。先往對方喜歡的某一方麵去展開談論,而且千萬要圓而不滑,不要讓對方看出,原來你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才假意奉承的。
梁啟超曾經說過:“變則通,通則久。”知變和應變能力是一個人為人處世最基本的準則。
年輕人要想成就成功的人生,無論做事還是做人,無論對人還是對己,都要圓內有方,方中有圓;都要方中做人,圓中歸真。這就是方圓之道,這才是處世之哲學。
當然,固守執著也非常重要,但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前麵是懸崖,你還要往下跳嗎?
盲目的執著不懂得轉彎是非常不可取的。不要被經驗禁錮了頭腦,我們一定要學著衝出習慣性思維的樊籠。
《紅樓夢》裏有這樣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隻有對社會上的各種事情都透徹明白了,才算是學問;隻有處理人情事故幹練而通達,才算得上是文章。而人的一生無非就是為人處世,這就要求我們做事要方,做人要圓。
有一天,一位正在做禮拜的教士,突然間煙癮發作起來,便問他的上司:“我祈禱時可以抽煙嗎?”結果遭到了上司的拒絕和嗬斥。後來,另一位教士在祈禱時也來了煙癮,他卻用另一種方式問他的上司:“我吸煙時可以祈禱嗎?”上司竟笑了笑,答應了他的要求。
其實,為人立世就是如此簡單而複雜,有圓無方則不立,有方無圓則滯泥。因此,亦方亦圓,能屈能伸,才能在社會上行走通暢。
在如今這個越來越複雜的社會中,要想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學會不能太過於“老實”。隻有學著靈活一點,這樣在社會上處世,才能應對周全。如果你不懂得做人的“心機”,就隻能處處碰壁,達不到自己應有的辦事效果。
年輕人一定要明白,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當主角,不是常說紅花還要綠葉來配嗎?配角的光芒雖沒有主角那麼耀眼,但它確是另一種重要的處世技巧。
因此,隻有懂得厚黑處世,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捏拿得當,才能讓自己前方的路途走得更加順暢。
9.別在憤怒的時候做決定
心理學家曾經說過,適當的情緒發泄可以緩解一個人的心理壓力,但是如若處理不當,反過來,也會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它有可能讓你完全忘卻自我,喪失理智,在傷人三分的同時,自傷七分,從而鑄成大錯。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卻有很多的年輕人容易衝動,一旦發起怒來往往理智就被拋在腦後了,隻憑一時的想法和情緒辦事,結果造成難以挽回的局麵,後悔也為時已晚。尤其是當你的“憤怒”被對手轉化為攻擊你的“暗器”時,那你可就真的欲哭無淚了。
夏青是一個脾氣暴躁、容易出現情緒波動的女孩,時常為了一點小事就和別人吵架,因此她的人際關係十分糟糕。最近她和男朋友之間也出現了點小問題,本來再過兩個月就要結婚了,在這個當口卻出了叉子。
原來,因為夏青的壞脾氣,男朋友實在無法忍受了,於是想悔婚。然而夏青覺得畢竟自己維持這段感情很不容易,而且和男友當初也已經征得了雙方父母的同意訂了婚,就隻差最後拿結婚證了。雖然自己的脾氣有時候壞了點,可是每次都是自己主動認錯的。所以,每次男朋友提出分手的時候,夏青卻還是好言相待。
直到這次,夏青本來就在工作上遇到了非常不順心的事情,憋了一肚子氣下班回到家又為了誰洗碗這麼點芝麻爛皮的小事和男朋友吵了起來。當男朋友說這日子還沒結婚就已經成了這樣,結婚了就更過不下去時,夏青一時也急了,脫口而出:“你不就是不想和我結婚嗎,好,分手就分手,誰怕誰,離了你,我還不能活了不成。”
於是,本來雙方家長都訂好的日子與婚宴,就這樣無疾而終,而夏青回過頭也覺得萬分後悔,可是於事無補了。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憤怒對別人有害,但憤怒時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如今卻有很多年輕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依舊情緒化、意氣化用事。隻要對方哪一點惹得自己心煩意躁,就不分場合地亂讓情緒肆意發泄,像這樣的胡亂發怒,就很容易引起各種紛爭。
憤怒的時候,我們的思想不可能是清晰的,主觀意識早就被怒火給蒙蔽了。所以,當我們一開始情緒有所波動的時候,就請冷靜下來,好好想想並問一下自己,難道自己就真的很生氣嗎?隻有當我們學會試著在有不安情緒反應時,分些注意力去體察自己內心的情緒狀態,這樣才能把後悔度縮減到最小。
人是感性動物,生活在愛恨情仇的交織中,而人生又是處在不斷的選擇之中,有些選擇或許無關痛癢,有些選擇卻事關全局;有些失誤可以盡力彌補,有些卻無力回天。因生氣而做出錯誤決定的事,每個人身上都發生過。如果你沒有被那錯誤的決定所傷害,那要感到慶幸,但幸運並不一定永遠垂青。
其實,很多困擾我們內心的往往並不是什麼大事,恰恰是一些雞毛蒜皮不起眼的小事。特別是年輕人之間的爭吵、詐欺、迫害,不僅是浪費精力,而且還是一種非常不理智幼稚的舉動。很多時候我們都隻是一時處在氣頭上,千萬不要因為這一時之氣,最後造成可能是永遠無法挽回的過錯。
年輕人要明白,“憤怒”一旦與“愚蠢”攜手並進,“後悔”就會接踵而來。所以在你憤怒時,請先做深呼吸,千萬不要輕率地就做出決定。
10.人人都喜歡的“適度”熱情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待客還是與人交往,我們總是提倡要表現出足夠的熱情,否則就有冷落別人,或者被冷落的意味。隻是凡事都有一個度,熱情過頭了,就會灼傷對方,給自己的人際關係帶來不利。
一些年輕人,常常不分場合,隨意就向他人表現自己的熱情,對方心理上也會由此而打上一個問號:“他對我這麼好,是不是有什麼壞主意?”因此,要表現得熱情而友好,除了分清時間場合外,還必須把握好具體分寸,否則就會事與願違,過猶不及。
天薇在大學的時候就已經明白人際關係對自己很重要,所以畢業一進入單位,無論碰到誰都極其熱情,在各種社交場合中,她也總是尋找機會和人拉關係。即使見過一麵的人,找她幫忙,她也從不拒絕,總是微笑地對別人說:“沒關係的,這事好辦。”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個小女孩比較助人為樂,特別仗義,但是時間久了,大家發現她一件事都沒辦成過。
天薇明明知道有很多事情自己根本幫不上忙,但為了拉攏人心,表達自己對對方的熱情,就會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照單全收”,最終卻讓人反感。天薇還整天沾沾自喜,以為自己贏得了對方的感情,因為表麵上大家都說她“熟人很多”,殊不知,根本沒有一個人願意真心和她交往,她隻是和別人“混個臉熟”罷了。
其實,“熱情有度”之中的“度”字,就是要求大家在對待別人熱情友好的時候,務必要切記,這一切都必須以不影響對方,不妨礙對方,不給對方增添麻煩,不令對方感到不快,不幹涉對方的私生活為限。否則,會讓人產生懷疑和誤解。
比如,你逛街的時候,走到一家商場,女售貨員對你冷若冰霜,你就一定會不高興;但是,她對你異常熱情,甚至諂媚似的不停搭訕,順勢推薦自己的商品,你也會感到很不舒服,甚至心裏有一種反感。所以,人際交往也是如此,過度熱情會給人一種做作、矯情的感覺,讓對方找借口離開你。
王麗是一名銷售人員,人不僅沉穩而且深得客戶的喜歡,平時也是公司裏麵的一把手,雖然她年紀在公司裏麵是最小的,但是每個月的銷售量卻比一些老員工還要高。當別人問起她的銷售秘訣時,她總會說:“魚是要慢慢收網的。”
有一次,王麗和公司另外一個銷售人員一起去見一個客戶,先前王麗和客戶打過招呼去吃飯。在吃飯期間,王麗隻是淺談了一下生活方麵的問題,公司方麵的業務根本就沒有提及,這可急壞了旁邊的同事,可是王麗但笑不語。
出來後,同事一個勁地埋怨她,不懂得抓住這個時間跟客戶講一下工作方麵的事情。王麗笑著說:“你如果那樣,客戶早就跑了。”原來,王麗的銷售方法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當別人圍著客戶團團轉的時候,王麗隻是淡淡然,冷不防地看好形式收網。她明白,客戶通常最討厭的就是這種熱情過度的銷售人員,心情就煩躁了。所以,王麗不緩不急,慢慢收網。果然,第二天,那邊就又打來電話找王麗商談工作了。
或許,有很多年輕人都怕別人冷落自己,怕人際關係搞不好,於是便急於表達自己的熱情,經常就是沒話找話。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人與人之間感情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不到一定的程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不會變得深厚的。“揠苗助長”隻會早早地讓彼此的關係夭折。
所以,年輕人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一定最好要留有餘地,過度熱情,隻會讓對方產生疑問而且倍感壓力,在一種輕鬆自在的環境中用一顆淡定的心情話話家常,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