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別再局限於同學這個小圈子(1 / 3)

每個人的能力往往都局限於某一個,或者是某幾個有限的領域裏。

即使一個人再精力無限充沛,也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所以利用別人的能力是必要的。

1.你還沒成功,是你還沒遇到貴人

一位名人曾說過:“良好的品德是成大事的根基,而成大事的機遇是靠遇到貴人。”在如今這個經濟發展迅速的社會裏,如果單打獨鬥,很難做出一番大的事業。畢竟那些看似燦爛無比的輝煌,真要攀越起來實則十分辛苦。

但是倘若你能夠把握住身邊的貴人,那麼你就能能先掌握他人沒有的資訊和機會。因為關鍵時刻貴人能向你提供平常朋友所不能向你提供的資訊和機會,這樣才能夠一步為先,處處為贏。

張蓮出身寒微,16歲就輟學自謀生路,但她有很強的進取心,小小年紀就立誌要創辦一家服裝公司,而且不露聲色地執行著自己心中的計劃。18歲那年,張蓮進入一家外貿服裝公司做業務員。這是一家著名的時裝公司,張蓮在這裏學到了很多東西,為開拓自己的事業做好了準備。

不久,張蓮就同一個朋友合夥,開辦起一家小型服裝公司。在她的悉心經營下,這家小公司的生意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但是,張蓮又不滿足了,她認為,老是做與別人一樣的衣服是沒有出路的,她想隻有設計出別人沒有的新產品,才能在服裝業中出人頭地,這就需要找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做自己的合夥人。

然而,這樣的設計師到哪兒去找呢?一天,她外出辦事,發現一位少婦身上的藍色時裝十分新穎別致,竟不知不覺地緊跟在她後麵。少婦以為她是心懷不軌的小偷,張蓮連忙解釋,少婦轉怒為笑,並告訴張蓮這套衣服是她丈夫陳路設計的。他精於設計,而且還在三家服裝公司幹過。最近剛剛離開一家公司,原因是他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設計方案,而不懂設計的店主不僅不予嘉許,反而蠻不講理地把他訓了一頓。

然而,當張蓮登門拜訪時,陳路卻閉門不見,令張蓮十分難堪。但張蓮知道,一般有才華的人難免會義氣用事,隻有用誠心才能去感化她。所以她並不氣餒,接二連三地走訪,幾次三番地要求接見。她這種求賢若渴的態度,終於使陳路為之動容,接受了張蓮的聘請。

陳路果然身手不凡,不僅設計出很多頗受歡迎的款式,而且是第一個采用人造絲來做衣料的人,由於造價低,而且搶先別人一步,盡占風光,張蓮的服裝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就成為服裝行業中的“一枝獨秀”。

張蓮正是認識到陳路將成為自己事業上的貴人,所以才不遺餘力地“拉攏”他,使之成為自己的合夥人,為自己找到了成就事業的捷徑。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都想有所成就,但如今這個社會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就像有些年輕人,為什麼他們能夠像衝天的火箭一樣衝出平凡的人群,而為數眾多的人卻隻能陷在個人的小圈子裏自哀自歎,難以突破呢?其實問題很簡單,關鍵就在於兩個字——“貴人”。

其實,每個人的能力往往都局限於某一個,或者是某幾個有限的領域裏。即使一個人再精力無限充沛,也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所以利用別人的能力是必要的。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密而工作卻越來越複雜的社會,利用貴人的能力,幾乎是唯一可行的工作方式,企圖拒絕這種利用貴人的力量而獨立行事,幾乎就是妄想。

比如一個思維敏捷巧舌如簧的律師可能疏於業務能力,一個善於管理的企業家可能不懂融資技巧,一個技術精湛的專家型商人可能缺乏商業思維,一個能力出眾的公務員可能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這種局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但是不可能徹底突破。所以,成功人士通常都會利用貴人的能力,用別人的優勢,來為自己鋪就走向成功的捷徑。

假若你的人生中毫無一個貴人相助,那你便隻能像一隻在爛泥中翻騰的泥鰍,始終難跳出泥淖,洗去滿身的汙跡。對於年輕人來說,也許你還沒有足夠的資本開創自己大的事業,但是你不妨試著尋找生命中的貴人,這大概是通往你人生成功的一條陽光大道。

2.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就是要攀龍附鳳

在處世中,如果我們單單局限於身邊的一些人,也許很難有大的發展。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果你不甘於一個平庸的生活,就必須學會一些阿諛奉承的技巧,不要覺得這是虛偽,畢竟這些以後就是你人生之路的直升梯。

如今一些剛剛踏上社會的一些年輕人,如果想要出人頭地,就一定要學著勢利一點——“攀龍附鳳”。試著與背後社會關係總量大的人交往,才能突破人脈局限,擴大自己的人脈圈子。

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在他三十歲時,當了秦朝沛縣的一個鄉村小吏——亭長。他為人豁達大度,胸懷開朗,做事很有氣魄,很多人都和他合得來。當地的蕭何、樊噲、夏侯嬰等,都是他的好朋友。這些人後來都為劉邦建立漢朝出了大力。

樊噲是劉邦的同鄉,是個殺狗賣狗的。陳勝、吳廣發動起義後,沛縣縣令驚恐萬分,打算投起義之機響應陳勝,就派樊噲去召劉邦來相助。不料劉邦帶了幾百人來時,縣令又反悔起來。於是,劉邦說服城裏人殺了縣令,帶領二三千人馬誓師起兵。

夏侯嬰與劉邦也早就有了交情。他原來是縣衙裏的馬夫,每次奉命為過往使者趕車,回來時經過劉邦那裏,總要與劉邦閑談很長時間,直到日落西山才走。後來夏侯嬰當了縣吏,與劉邦交往更密切了。一天劉邦與他鬧著玩,一不小心打傷了他。有人告劉邦身為亭長,動手打人,應當嚴懲,夏侯嬰趕緊為他解釋。不料,後來夏侯嬰反以偽證罪被捕下獄,坐了一年多班房。後來劉邦在沛縣起兵,他和樊噲主動參加,並擔任部將。

劉邦的勢力逐漸發展後,有個名叫灌嬰的人又來投奔他。灌嬰是睢陽人,本為販賣絲綢的小商人。此人後來也成為劉邦的心腹,領兵轉戰各地,立了不少戰功。

公元前208年,劉邦根據各路起義軍開會的決定,帶領人馬西攻秦都鹹陽。第二年初,劉邦大軍兵臨陳留,把營紮在城郊,當地有個名叫酈食其的小吏前來獻計。酈食其對劉邦說,現在您兵不滿萬人,又缺乏訓練,要西攻強秦,如進虎口。不如先攻取陳留,招兵買馬,等兵強馬壯後再打天下。酈食其還表示,他和陳留縣令相好,願意前去勸降;如縣令不降,就把他殺了。

劉邦采納了酈食其的計謀。酈食其連夜進陳留城勸說縣令,但那縣令不肯起義。於是酈食其半夜割下他的頭顱來見劉邦。第二天劉邦攻城時,把那縣令的頭顱高懸在竹竿上,結果守軍開城門投降。在陳留,劉邦補充了大量糧食、武器和兵員。

接著酈食其又推薦了他頗有智勇的弟弟酈商,酈商又給劉邦帶來了四千人。劉邦就任命他為副將,帶領這支隊伍西攻開封。後來,劉邦又戰勝項羽,在公元前202年即皇帝位,建立了西漢王朝。

攀龍附鳳,無疑為自己的事業如虎添翼。可見,貴人的力量是如此的重要。

但是,如今卻有很多年輕人並不知道如何讓這些有頭有臉地位顯赫的人物喜歡自己。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那麼如何我們才能成功地做到“攀龍附鳳”呢?

首先,掌握關係是關鍵。地位顯赫的人物不是神,他們有各種社會關係,有各種各樣的業務,也有各種各樣的喜好、性格特征。聰明人會多關注現代媒體,以此來關注一些地位顯赫人物的情況。

其次,你也可以從他的曆史上認識他的過去、他的經曆、他的祖輩、父輩,也可以從他的親屬、他的朋友、他的子女等等,從那方麵認識了解他,亦或者從興趣愛好上了解地位有背景的人物。他喜歡什麼運動、什麼物品,是什麼性格的人,他喜歡或經常參加什麼聚會,他休閑、娛樂的方式有哪些,常到什麼地方去,等等。

最後,聰明人還會從其業務上了解對方。比如,他經營的業務範圍主要是哪些,次要的是哪些,他的分公司、子公司分布在什麼地方,這些公司的經營者是誰,他多長時間會查看分公司、子公司……

如果對於剛剛遠離校門踏上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可能還無法擁有如此巨大的人脈,從現在開始,你不妨試試這招“攀龍附鳳”,用顯赫之人的力量就能抬高自己的身價,從而擁有一個由螞蟻到巨人的轉變。

3.結交有圈子的朋友,在關係中找關係

古時候有句話叫“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見,一個人可以一無所有,但一定要有良好的人脈,人脈是一個人無形的資產,是我們手中握有的最寶貴的財富。

但是,提到人脈有很多朋友就會問了,我也有朋友,為什麼我的圈子還是局限於固定這麼幾個人呢?其實關鍵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忽略了在關係中找關係。所謂一回生,二回熟,隻要你通過朋友認識他的朋友,然後由這個圈子,結識另外一個朋友圈子,這樣你的人際關係可就延伸更為廣闊了。

初入職場的夢秋與眾多的大學畢業生一樣,剛出校門朋友比較少,人脈圈子無非還是以同學為中心。但是通過與朋友們接觸一陣子後,夢秋發現,自己認識的人都是對社會理解較為淺薄,而且在工作上和自己一樣,有了困境,就無法適從。有了這種高度的自覺意識後,成就了她作為職場新人的第一步輝煌:做一個有心人,籠絡到更多的人脈。

有一次,她看見同事小薇正在做一個方案,而自己也是負責人中的一個,於是,她總是尋找著各種各樣的機會,用虛心學習的心態去問小薇。本來小薇在公司工作過幾年了,有很優厚的工作經驗和人際關係,見到夢秋向她虛心求教,於是也認真地講解,不久她就和夢秋成了工作中的好拍檔。

慢慢的,工作時間一長,她通過小薇也認識了不少其他部門的同事,也有了自己的小圈子,這些都對夢秋的職場生涯有很大的輔助作用。不久,她因為業績成功,而被老板提拔到助手的位置,老板還經常帶她出去見一些外企的大客戶。這樣,她在接觸到更多客戶的同時,更為自己的人脈圈帶來了無限的價值。

所謂圈子,是指內部相互流通的一個範圍。所謂朋友圈子,自然是指一幫互相都是朋友的朋友。而多認識一些有圈子的朋友,實則你也就多認識了一些朋友多的人。其實,每個人的人際關係網都不一樣,朋友身邊的朋友也有可能成為你的朋友。這就如同數學的乘方,以這樣的方式來建立人脈,速度是驚人的。

你的朋友有可能是職場上的,也可能是生活中的,而他們的朋友可能哪個方麵都有。比如在職場上,你可能隻認識幾個媒體方麵的朋友,但他們的朋友可能有調查、谘詢和IT行業圈子的朋友,這種朋友往往是對你以後有用處的。在生活中的朋友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在你認識了一個朋友之後,你要想辦法讓他把你介紹到他的朋友圈子裏去,當然,你必須首先取得這位朋友的信任。我們知道在人際交往中,朋友的介紹相當於信用擔保,朋友要把你介紹給其他人,就意味著他在為你做擔保。基於這一點,你首先得取得你朋友的信任,也得為朋友的擔保負責,如果你做到了,那麼,你可以請你的朋友多介紹他的朋友給你認識。如果你的這位朋友說:“後天我們有個聚餐,你來參加吧。”你到了那個聚會,就會發現這他的朋友圈子裏麵可能什麼人都有,而說不定,其中就有你用得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