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董卓第一次廢帝,袁紹不表態,第二次反而要反對(2 / 2)

他可能辦不成事,但是他攪屎的能力是非常突出的。與袁紹相反,董卓這個人是無謀好斷,自己的智力有限,但是卻能快速的做決定,於是當即就采納了他們的意見,差人拜紹為渤海太守。就這麼,袁紹糊裏糊塗的就成了渤海市市長。

問題是,袁紹還真去上任了,他心裏肯定說董卓怕不是個傻子吧?當然,這事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那就是董卓踐行自己的人生格言,殺丁原是逆我者亡。現在袁隗屈服,董卓給袁紹封官,就是順我者昌,一切安排就緒。

九月中旬,董卓請九歲的陳留王登殿,接受群臣朝賀,視為漢靈帝。董卓的做法破壞了大漢政治運作的基石,放出了武鬥這個潘多拉魔盒,大家搞了半天,都不如槍杆好使,那麼誰還開會搞辯論。每個人都去搞武裝革命了,從文鬥變武鬥的結果就是天下大亂,一發不可收拾。

董卓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亂世自此而起。可憐少帝劉辯四月登基,九月就被廢了,從天堂跌入地獄,孤兒寡母真是太慘了,可是又能如何呢?難道就沒有一個人為他們出頭嗎?有一個叫丁管的站出來大罵董卓,結果當然就是被斬了,但是,丁管至死神色不變,是不是覺得大漢有忠臣,頓感欣慰啊。但是為什麼他之前不站出來支持丁原、袁紹呢?怎麼現在才出來?難道和董卓打團他不香嗎?非要和董卓打車輪戰?

因為這個丁管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是三國演義完全杜撰的人物,這是《三國演義》給大漢或者說朝廷大臣留下的最後的體麵,又或者說,就是拿一個虛構的人物來罵當朝大臣的恬不之恥。我們雖然吐槽袁紹攪屎棍,但他終究是一個有勇氣的人,而更多的大臣選擇沉默不語,在生與死之間,大臣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生。

那麼大臣們怎麼都變成了這個樣子?因為外戚和宦官權臣內鬥,在漢朝上演了太多次,大家都習慣了,那些真的為信仰而死的忠臣有幾個又有好報呢?袁家四世三公,曹家長盛不衰。翻開厚厚的曆史,分明寫著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董卓終於達成了他人生的最高成就。廢帝立新,那一刻,董卓真正體會到了權力帶來的快感,他雖然不是皇帝,但是做決定,誰是皇帝的人也一樣快樂。大漢正式進入了董卓治國的新篇章。按照國際慣例,董卓的第一步就是解決劉辯一家的下崗再就業問題。別的工作他們估計也做不了,董卓很體貼的把他們送入了大漢的五星豪華監獄永安宮,這裏安靜又安全,董卓嚴禁任何大臣探望,衣帶詔什麼的,根本不可能存在。

安置好劉辯,按照國際慣例,得改年號,新時代新氣象了,最後選來選去,改元初平,意思是天下剛剛平定,誰平的?當然是董卓董大人。那麼董大人立了這麼大的功勞,應該如何獎賞呢?首先是封官,除了皇帝,最大的就是相國,封官是不夠的,還要有三大特權,第一,讚拜不名,上朝點名的時候,不能叫董卓名字,隻能叫相國大人。第二,入朝不趨,,就是見皇帝不跪,第三,劍履上殿,就是可以穿鞋帶見上朝。

這裏補充一個知識點,漢代大臣上朝都是光腳的,所以穿鞋上朝也是一種特權。想想也是,光腳上朝,冬天得多冷呀,大家都光腳上朝,這朝堂上得是什麼味啊?用四個字形容現在的董卓,就是威福莫比。

按照慣例,接下來又該做什麼了呢?例如,翻看自己的小本本,赫然寫著四個字,尋找狗腿,收攬人心。於是他建議董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

那麼,誰這麼幸運成為名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