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將歸鄉裏,發矯詔,詔天下諸侯,興兵共誅董卓,矯詔其實是個中性詞,壞人用就是偽造聖旨,但是像曹操這種萬中無一的忠臣用,那就是暫時借用皇帝的名義而已。
說到這裏,大家看出袁紹與曹操的差距了,你說袁紹和董卓撕破臉後,怎麼就沒想到這麼幹呢?歸根到底,還是袁紹格局小了。聽了曹操說的話,縣令當時就被震驚了,立刻化身曹操的腦殘粉,他扶曹操上座,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公真乃天下忠義之士也。那麼這位到底是誰呢?他就是陳宮,子公台,陳宮告訴曹操,自己的老母妻子皆在東郡,今感公忠義,願棄官跟隨曹操逃跑。
那麼問題來了,陳宮有老婆妻子,自己還是個縣官,他為什麼甘願冒這麼大的風險呢?他真的隻是因為曹操的忠義嗎?這裏咱們就必須得說說陳宮這個人。陳宮想追隨曹操,曹操的忠義隻是一個小原因,這個從後文就可以看出來。陳宮見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他覺得曹操陰險狡詐,決意離開曹操,但是他最後卻跟了連自己義父都殺了呂布,呂布就比曹操忠義嗎?
所以此刻陳宮願意拋棄官位追隨曹操,絕不單單隻因為忠義二字。前文他說自己曾到洛陽求官,也就是說陳宮他的官是求來的,他的官也很大。其次,他說自己不是個俗官,他想找明主,也就是說他想做大官。那麼大家可能就說了,他直接把董卓送上去,他不就成萬戶侯了嗎?這就涉及到一個政治眼光的問題了。他在洛陽求過官,對洛陽的官場生態很了解,那是世家大族才能玩的遊戲。
且不說董卓能不能兌現諾言,就算兌現了他也混不好,不但混不好,因為他獻祭了曹操,還會被世人所鄙視。陳宮是個聰明人,他也看出來董卓反人類,兔子的尾巴長不了,董卓早晚要完蛋。
在一個即將破產的大公司和一個有希望的創業公司之間,陳宮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曹老板。說到底,陳宮的政治投機還是更多一些。三國演義後期還會出現很多這樣的人,在天下一統之間,他們選擇各為其主,選擇施展平生所學,沒有人甘願成為他人的綠葉。
謀士往往是三國裏最重要的人,關鍵時刻,他們總是一次次改變曆史走向,歸根到底,他們隻是了證明自己的價值,至於自己智謀導致的結果,他們是不管的。而且這個責也不是他們來付,他們畢竟隻是提建議的人,如果引發了驚天地震,這恰恰是名垂青史的絕佳機會。陳宮後麵還有很多戲份,咱們到時候再具體分析。
曹操因禍得福,撿了個小弟,自然開心。二人連夜收拾盤費,與曹操更衣易服,各背寶劍,一口乘馬而去。
這一跑,又引出了一場大戲,曹操說千古名言,呂伯奢一家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