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戰呂布,劉關張兄弟三個打呂布一個,勝之不武,為什麼還被捧為三英?
咱們書接上回。關羽秒殺華雄後,他那些殘兵敗將敗回了汜水關,報與了李肅,李肅慌忙寫告急文書,派人連夜送往京師報告董卓。老大不好了,華雄殺雞被雞給反殺了。
董卓趕緊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李儒第一時間拿出了作戰方案,第一,攘外必先安內,要小心太傅袁隗和袁紹裏應外合,必須立刻斬草除根。第二,讓董卓來個禦駕親征,關於殺袁隗這事,很多人有疑問,為什麼不能抓起來去要挾袁紹呢?
大家想想,你認為袁紹會考慮袁隗的安全嗎?如果他考慮了,當年他就不會去公開詆毀董卓了。但凡袁紹和袁術這兩侄子有替他們叔叔考慮,不得給叔叔通個氣嗎?叔叔,咱們要逃走了,你得跑呀。
史書中也沒有交代叔侄之間的關係,估計應該沒有多深的感情。如果真的把袁隗送到前線,袁紹一準會學習劉邦,殺了記得分我口肉,畢竟為了大漢的江山,死一個叔叔值了。
如果袁隗勸袁紹投降,沒準還會來一場袁紹罵叔的經典戲碼,所以,拿袁隗要挾袁紹是沒用的。因為叔叔對於袁紹來說,根本沒有任何重要性可言,不但沒用還會起到反效果,進一步增加袁紹的威望。
我為大漢罵過街,我為大漢死過叔,誰比逼我愛國呀?聰明如李儒,他怎麼可能預判不到袁紹會怎麼做呢?不管勝敗如何,袁隗都必須殺。
於是李催、郭汜領兵五百,圍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盡皆誅絕,先將袁隗首級拿去關前號令,想想袁隗還是挺慘的。自己老老實實聽董卓的話,最後還是被老董給砍了,妥妥的人在家中坐,屎從天上來想,而且還是自己侄子扔的。
隨後,董卓起兵二十萬,兵分兩路而來。李催、郭汜引兵五萬,把住汜水關,不要廝殺,董卓自領十五萬。同李儒、如呂布把守距離洛陽五十裏的虎牢關,到達虎牢關之後,董卓屯兵關上,呂布分兵三萬,去關前紮寨。
此時,袁紹也得到了消息,召開討董戰前動員會,但凡袁紹這邊的軍事會議,一準就是曹操的獨角計,曹操道:董卓屯兵虎牢,截了我們諸侯的中路。
現在我們可勒兵一敗迎敵,曹操的方案很好的平衡了陣營之內的分歧。如果讓諸侯自願報名,有了袁術之前的騷操作,肯定沒有一個肯出頭的,但是讓大家夥全去,又會導致後方空虛。
所以咱們去一半,袁紹這次可算是聽了一次曹操的,他讓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八路諸侯,往虎牢關迎敵。
這八路諸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不怎麼聽袁紹的,不知道大家發現問題了沒有?八路諸侯一起出動,按理說,總得有個指揮吧。但是有意思的是,袁紹隻設置一個聯絡官,就是曹操,讓曹操引軍往來救營,既然沒有指揮,那麼仗怎麼打呢?
誰先到誰先來唄,河內太守王匡,引兵先到。正所謂機遇與挑戰並存,如果贏了,那就是頭功。如果輸了,也就是丟麵子的事。既然王匡對自己是有信心的,但是他高估了自己,王匡擺開陣勢,老遠就看到一個超級大帥哥,他就是騎著赤兔馬的呂布,王匡回頭問道:誰敢出戰,這是一個小細節。王匡用的是敢子,說明他怕了,他慌了,他被呂布震懾住了。有人敢嗎?必須得有。
他就是河內名將方悅,兩馬相交,不到五合,方悅就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然後呂布挺戟直衝,如入無人之境。王匡的軍隊立時崩潰,四散奔走,幸虧後邊喬瑁、袁遺兩軍來救,人家呂布不追了,回了虎牢關。三路諸侯,退三十裏下寨,隨後八路諸侯到齊,召開戰前會議。
大家一致認為,這呂布可太厲害了,比那華雄厲害的多,無人可敵,這可怎麼辦呢?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在叫陣,呂布是真的猛呀,連開會的時間都不給,八路諸侯集體出陣,一起欣賞呂布的風采。
第一個送人頭的是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第二個送人頭的是北海太守孔融的部將武安國,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十餘合就被呂布一戟砍斷手腕,棄錘而走。
從此,三國演義裏少了一個武將,民間多了一名獨臂大俠。其實,方悅、穆順、武安國都是虛構人物,都是專供呂布砍殺的工具人,武安國雖然慘了,但是八路諸侯靠著人多力量大,把他給救了下來。
呂布暫時退卻,諸侯回寨繼續開會。曹操道:呂布英勇無敵,咱們八路諸侯打不過,隻能全和十八路諸侯一起想辦法,隻要殺了呂布,董卓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曹操的意思是打不過咱們就不打了,這個時候問題來了。曹操是真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