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曹操是忠還是奸(2 / 2)

二更十分,退到荒山腳下。剛要埋鍋造飯,隻聽得四麵喊聲震天,徐榮伏兵盡出,曹操奪路而逃,緣分就是那麼妙不可言。曹操正遇徐榮,他轉身便要走,卻被徐榮一劍正中肩膀。曹操帶箭逃生,轉過一個山坡,又有兩個埋伏的士兵,二槍齊發刺中曹操戰馬,曹操翻身落馬,被兵卒擒獲,小兵手起刀落砍了曹操的腦袋。三國演義大結局。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曹操死在這兒,他絕對是忠君報國的楷模了,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忽然一將飛馬而來,揮刀砍死兩個步軍,下馬救起曹操,這位從天而降的英雄是誰呀?

曹洪,曹操就說了,我已經死在此地,賢弟可速去!大家能想象這是自私自利的曹操說的話嗎?想不到吧。所以剛才我才說,老曹其實是有為國而死的這顆心的,隻有這樣,他說的這話才立得住,情況緊急。曹洪催促曹操上馬快走,曹操卻問賊兵趕上,我走了,你怎麼辦呢?

這裏我們可以和祖茂救孫堅做個對比。孫堅可是沒有一句關心祖茂安危的話,相比之下,

曹操是不是比孫堅顯得仁慈多了?有這樣的老板,曹洪能不感動嗎?當時就說下了千古名言: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這話翻譯過來就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責任越大就越不能死。這個理由很有說服力。老曹重拾生的希望,我可不能負了天下人呀。曹操上馬,曹洪脫去一甲,拖刀跟馬保護,走到四更時分,又逢絕境。

前有大河阻路,後有追兵漸進,曹操又不想活了,命已至死,不得複活矣。還是曹洪扶著曹操下馬,脫去他的鎧甲,背著他過河,又走了三十多裏地,天色大亮。剛剛想坐下休息,忽然喊聲大震,徐榮從上流渡河而來,這次曹操是必死無疑了。可是天無絕人之路,主角光環附體,夏侯惇、夏侯淵引數十騎趕到,大喝!徐榮誤傷吾主!

這是吾主這個詞第一次出場,誰有資格被稱為主,誰又願意稱別人為主。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是一個許諾,更是一個誓言,是一生的追隨,更是畢生的許諾。從曹洪到夏侯惇兄弟,他們和曹操的關係不是兄弟,也不是老板職員,而是主仆,仆人是主人的私產,他們為主人而生,為主人而死。也就是說,曹操的團隊是忠於他個人的,而不是忠於大漢的。

書歸正文,夏侯惇幹不過呂布,還弄不死你徐榮嗎?交馬數合,徐榮就被刺死了,曹操再次獲救。隨後,曹仁、李典、樂進陸續歸隊,這次雖然敗了,但是無形中考驗了團隊,自己招的骨幹一個都沒跑。雖然一萬人的部隊最後隻剩殘兵五百餘人,但這些都是經曆過洗禮的戰士,是精華中的精華。

這一戰是曹操人生的轉折點,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一個人大難不死,他會想些什麼?如果我重新做人,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曹操逃難過程中,先後提及再生複活。也就說,這次活下來的曹操已經不是之前的曹操了,而是新生的曹操。

可以看出,在董卓之亂前,曹操至少還是忠於漢室的,經過董卓之亂,曹操看到了天下諸侯的醜惡嘴臉,他已經發現天下早已不是劉氏天子的天下,而是天下諸侯的天下,他明白自己所忠心的漢王朝早已遠去,曹操的政治報複開始改變,他已然放棄了做能臣的夢想。

從此之後,曹操要做一個奸雄,因為他已經為大漢死過一次,後續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了。因此,董卓之亂後的曹操,開始了逐漸為自己謀利的方向靠攏。

話說,董卓順利撤退長安,而曹操帶著敗軍回到河內。那麼下一步他該何去何從?十八路諸侯又做出了什麼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