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群雄割據的新時代來了,為什麼袁紹成了最大的輸家呢?(1 / 2)

群雄割據的新時代來了,為什麼袁紹成了最大的輸家呢?

咱們書接上回,話說孫堅在皇宮的廢墟之中找到了傳國玉璽,他就準備給私藏了。可是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身邊有壞人。當時在場的士兵之中,好巧不巧的有袁紹的老鄉,他眼睛一動,改變命運的機會,就在眼前,連夜跑去報告。

袁紹一聽眼睛都亮了,這個情報太重要了,當時就重賞了這個小兵。那麼大家說,告密的小兵算無恥之徒嗎?當然不算了,如果小兵算,那孫堅撿到東西不還就高尚嗎?大家都是謀私利,為什麼你可以,我不可以呢?人一生逆襲的機遇可沒有幾次,小兵不把握住這次告密的機會,說不定明天就當炮灰了。沒有誰不想當人上人,這就是三國,一個隨時都可以叛變的時代。

如何讓身邊人保持忠誠?就是各位諸侯最重要的難題,可以這麼說,誰解決了團隊的忠誠問題,誰就有資格問鼎天下。

按照計劃,次日孫堅來找袁紹辭職,孫堅就跟袁紹說了,我有病,我得治,我要走。袁紹微微一笑,你說巧不巧,你的病我知道,而且我還會治呢。你的病就是傳國玉璽害的,孫堅被袁紹打了個措手不及,當時臉色就變了。此言何來?你可別胡說。

袁紹倒也坦誠,今興兵討賊,為國除害,玉璽乃朝廷之寶。公既獲得,當對眾留於盟主處,日後誅了董卓,複歸朝廷,今匿之而去,意欲何為?這段話的關鍵詞是,留於盟主處。

盟主就是袁紹。袁紹這是絕對辦岔了,你想要東西怎麼能這麼生要呢?而且當著那麼多諸侯的麵,孫堅肯定不能承認呀,他要是承認不就等於承認自己有反心嗎?那麼為什麼袁紹出這個昏招呢?歸根到底還是他的權貴思想在作祟,以為人人都要讓著他,這一次孫堅就要教他做人了,死活就是不承認,而且還很委屈,吾本無之,何強相逼?

袁紹還真拿孫堅沒有辦法,直接開口威脅,速速取出,免自生禍。袁堅是戰場英雄,還能被他嚇住。玩了一招比袁紹還狠的,孫堅指天為誓道: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劍之下。

古人是很重視誓詞的,孫堅還能拿自己的命開玩笑呢?其他諸侯就開始打圓場,文台如此說誓,想必無之,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袁紹的麵子就掛不住了。如果他不能證明孫堅有,那麼小醜就是他自己。

袁紹把證人叫了上來,指著鼻子問孫堅打撈之時,有此人否?孫堅一看,好呀,終於找到病根了。當時就拔劍要殺死此人,這是要殺人滅口呀。袁紹也拔出寶劍:你斬軍人,乃棄我也。

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袁紹的背後,突然出現了兩個人,顏良文醜皆拔劍出鞘,他倆不是沒來嗎?怎麼現在在場呢?是時候揭曉我們之前挖的坑了。顏良文醜其實一直都在袁紹附近,作為一支伏兵存在。

袁紹為什麼不進攻董卓,他的想法是讓諸侯和董卓出殯袁火拚,自己好漁翁得利,隨時準備摘桃子,但是大家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誰都不殺,其他諸侯也都跟著袁紹學,保存實力,導致袁紹的詭計沒有得逞,而且他眼看公孫瓚手下有劉關張火龍果三兄弟,自己有點心虛,所以就讓顏良文醜現身了。也正是因為顏良文醜在身邊,他才敢和孫堅拔劍相向,孫堅背後程普、黃蓋、韓當也掣刀在手。

這個局麵像不像當年袁紹拔劍對抗董卓呀,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袁紹有那麼一點董卓的意思,眼看要發生火拚,眾諸侯一起勸架。最後的結果是,孫堅上馬,拔寨離洛陽而去,到頭來袁紹是什麼都沒得到,還把人給得罪了。還當眾丟了麵子,竹籃打水一場所。

袁紹越想越氣,於是又開始攪屎了,他寫書一封,差心腹連夜送給荊州刺史劉表,叫他在路上攔截孫堅,攪屎的精髓不是對方會不會截,而在於有屎沒屎攪一杆子,袁紹被孫堅打臉,就要找找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