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第二天打了敗仗的曹操就回來了。袁紹趕緊讓人把他接到寨中,邀請諸侯衛曹操壓驚。袁紹還表示,我就說不能追吧,你偏不聽,你看倒黴了吧。曹操的失敗,充分證明了袁紹的偉大光明正確。可是曹操心裏不是滋味啊,一陣歎息,最後忍無可忍,又重複了一遍自己兵分三路的戰略計劃。
這個之前咱們講過,這裏不再贅述。最後曹操總結陳詞:你們遲疑不進。大失天下所望。我曹操竊恥之!曹操用了頂格侮辱性詞彙恥這個字,袁紹無言以對,尷尬兩個字寫在腦門上,大家不歡而散,曹操罵爽了,也過了嘴癮。這個圈子他也混不下去了,於是領著自己的五百兵馬投揚州去了。
公孫瓚一看,孫堅、曹操都走了,自己也別呆著了。對劉備三兄弟說道:袁紹無能,久必有變,吾等且歸,公孫瓚點評袁紹是無能。袁紹出場是盟主,現在被說成無能,曹操以他為羞恥,還和孫堅鬧掰了,袁紹一把好牌打的稀爛。
討董之後,袁紹的貴族光環喪失殆盡,成了諸侯們鄙試的對象,反正都沒臉了,他就隻好破罐子破摔了。袁紹的墮落屬實是他自己作的,把私利放在功力之上。為人不知。袁紹這個盟主白幹了,丟了人心,他一個小弟都沒收到。
而曹操雖然敗了,但是得了人心,一來一往,此消彼長,袁紹成了徹頭徹尾的輸家,他的失敗,更是討董聯盟的失敗。這場打著恢複漢室旗號的戰爭,最終以董卓遷都,洛陽焚毀,諸侯割據而告終,不但沒有複興皇室,還加速了大漢的滅亡。
諸侯割據的新時代就此開始,大家都不再為劉家打工,而是轉向自我創業。先是公孫瓚令劉備為平原相,自去守地養軍,任命官吏本來是朝廷的職責,而公孫瓚自己就封官了。公孫瓚開了諸侯封官的先例,而且他還讓劉備養兵,目的很明確了,就是為日後征伐天下做準備。
不久之後,兗州太守劉岱,問東郡太守喬瑁借糧,喬瑁不給,這哪有糧食啊,你找我要,我找誰要呢?劉岱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帶死偷襲,殺死喬瑁,吞了他的人馬。劉岱開了諸侯之間互相吞並的先例。
麵對這樣的局麵,袁紹這個盟主他也不當了,他也沒告別,自己領兵拔寨,投關東去了。討董聯盟來的時候轟轟烈烈,解散的時候是一地雞毛。
咱們再說荊州刺史劉表得了袁紹的書信,玉璽是誰家的?是劉家的,我們家的東西怎麼可以給別人呢?當然這裏也不排除,劉表想借著這個由頭趁機消滅孫堅,畢竟都在江南。孫堅可是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劉表立刻派遣蒯越,蔡瑁引兵一萬在孫堅必經之地攔截,蒯越質問孫堅:你既是漢臣,如何私匿傳國之寶?把玉璽快快交出來,放你歸去!
袁紹要孫堅都沒給,他還能怕蒯越。孫堅馬上命黃蓋出戰,蔡瑁哪裏是黃蓋的對手,鬥到數合,蔡瑁打不過就逃跑了。孫堅乘勢殺過界口,剛過界口,山後金鼓齊鳴,劉表親自來了。孫堅馬上施禮道:景升何故信袁紹之書,遠親不如近鄰。你幹嘛搞我呢?死鴨子嘴硬,劉表才不信呢?你藏匿傳國璽,難道是想造反嗎?孫堅當場又立誓,我若有此物,死於刀劍之下。
這是他第二次發誓了。以後,有人要問你孫堅怎麼死的,你就直接說他死於嘴賤。劉表比袁紹就聰明多了,咱們擺事實講道理,你要讓我相信,將隨軍行李,任我搜看,這話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孫堅要是讓劉表搜,他以後還怎麼在這片混?寧可承認自己有,也不能丟麵子。
孫堅怒道:你有什麼資格搜呀?有本事咱們幹一架,可是劉表自己卻退了。孫堅就追,衝動是魔鬼呀。兩山後伏兵齊出,背後又有蔡瑁、蒯越殺出,把孫堅圍在中心,感情劉表知道打不過孫堅,來了一出誘敵深入,蔡瑁、蒯越就是讓孫堅放鬆警惕。
孫堅要怎麼才能脫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