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董卓終於要掛了,為何說王允治國還不如董卓(2 / 2)

王允命令武士立刻抓捕,很快人就被帶來了。縱官無不驚駭,因為這個人大家還都挺熟,正是咱們前文提到的名士蔡邕,殘暴的董卓死了,大家都在高興。蔡邕為啥哭呀?還不是董卓當初為了安撫天下讀書人,超規格提拔了蔡邕。蔡邕自己都說,我知道不能哭董卓,但是董卓對我有知遇之恩,一日連升五級,他對我太好了。董卓為了穩固權力,其實提拔了很多人,到頭來記得董卓好處的卻隻有蔡邕一人。蔡邕這個人有良心,但是這做法簡直就是糊塗。

董卓是人人得而誅之的逆賊,你不出力討伐也就算了,現在還在這裏哭。現在是你表達感恩的時候呢,你想說大家殺董卓殺錯了,還是你要惡心大家呢?蔡邕就是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拎不清,你要哭,別在大庭廣眾之下呀,關鍵你還是個朝廷大臣,你這不是在藐視王允的權威嗎?蔡邕就是文人義氣,恃才傲物。這麼多年,就是這麼一個脾氣,事情辦的是惡心,但是你殺他,反而還髒了自己的手。而且蔡邕還真是有才,為了續寫班固的《漢書》,確實收集了不少的史料。百官愛惜蔡邕是人才,也知道他的性格,都出來為他求情。

太傅馬日磾就對王允說:蔡邕曠世逸才,讓他續成漢史,可謂大功一件,況且他名望極高,殺了他輿論影響不好,影響團結,可王允完全不同意。漢武帝不殺司馬遷,導致什麼結果?司馬遷說漢武帝的壞話,現在廣為流傳。如今國運衰微,朝政錯亂,堅決不能讓這種三觀不正的人留在皇帝身邊。王允擔心蔡邕寫史書的時候胡說八道,顛倒是非。

他今天哭董卓,他以後就敢為董卓翻案,咱們以後就成了誅殺忠臣的混蛋了。王允這幾句話一說,馬日磾居然無言以對,隻能偷偷向百官發牢騷。馬日磾認為,蔡邕這個人身上有兩個關鍵標簽,首先他是個好人,代表著國家的道德,是大漢的現在,畢竟像他這樣有良心的人不多了。其次他能寫使,代表著國家的過去,王允的做法就是不要過去,也不要現在,怎麼還能有未來呢?

大家看,對於殺蔡邕這事,王允說的有道理,馬允磾說的也有道理。那麼大家站誰呢?倆人說的都對,蔡邕就算要殺,也不應該現在殺,因為時機不對,董卓都知道拿下權力之後,首先就是收攬人心。王允上任第一天就弄死一個,而且這位還是個著名的網紅。從這一點上來看,王允治國的水平甚至比董卓還差,蔡邕並不是非殺不可,而且人家還認錯了。王允為何非要這麼做呢?

因為王允想通過殺人立威,快速的獨攬大權,他是搞死董卓的主謀,也是主要的執行者。按道理來說,董卓掛了,怎麼著也該王允來掌權了,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因為朝中還有不少老臣,這些人的名望比王允還要大。王允現在就想一個人獨掌大權,是不可能的。從某種程度上說,王允應該是有這個認識的,既然不能獨掌大權,那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種方式是聯合大多數有威望的大臣,共同掌權,然後逐步過渡到獨攬大權。第二種方式是現在就打擊不服從的。實現當下獨攬大權的局麵。第一種方式比較穩妥,是政治家的做派。第二種比較激進,是野心家的做派,而王允恰恰選擇了第二種,王允命人將蔡邕在獄中縊死。他顯然沒有預判殺死蔡邕的後果,文人們都痛哭流涕。文人們為什麼哭呢?他們不僅是哭蔡邕,更是為自己哭。剛剛去了一個殘暴的董卓,又來了王允,一路貨色。王允此時立威的做法用力太猛,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這裏不得不說,王允這個人搞計謀還行,治國大事的水平太差,太急功近利,搞不好團結,對自己的認識也不夠清醒。你想立馬獨攬大權,就問問你有什麼,人家董卓至少還有自己獨立的隊伍,你根本就沒有自己可以獨立依靠的力量。你想通過殺人來立威,這不是找死嗎?

原文就有詩歎道:董肯專權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當時諸葛隆中過,安肯輕身是亂臣。大家看,王允雖然殺了董卓。但他也是個亂臣,什麼叫亂臣?就是大好的局麵,經過他一頓微操,整的天下大亂了,文人也就罵王允兩句,得罪也就得罪了。

但是他下麵得罪的人,可是要和他玩命的,那麼他到底得罪了誰?王允又是怎麼坑漢獻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