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李傕下葬董卓,結果屢遭雷劈水淹,曆史的真相是什麼(2 / 2)

關於董卓埋葬被雷劈的事,這不是《三國演義》為了發泄情緒在胡扯,在正史中確實發生了,李傕給董卓下葬,正好遇上了狂風暴雨,剛埋好的墳塚就被雷電劈開了。然後棺槨被暴雨泥水衝走,李傕等人找回棺材再埋,也是一連搞了三四次,請問這說明什麼呢?

從玄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董卓作惡太多,真的是人神共憤,這是上天在懲罰他。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出現這種惡劣天氣,說明當地的環境惡化,植被覆蓋不足,水土流失嚴重。那麼為什麼嚴重呢?這個鍋董卓還得背,誰叫他搞大規模基建,導致附近樹木砍伐嚴重。

三國演義裏麵是因果,其實也是科學,所謂的天怒,歸根到底還是人禍。董卓這還真是受到了自己的懲罰。再說。李傕、郭汜掌握大權,他們是深得董卓的真傳,一麵殘虐百姓。畢竟軍隊是需要發工資的,不搶,天上也不會掉餡餅,一麵派心腹服侍皇帝左右,生怕這個漢獻帝做出什麼妖來,漢獻帝每天過得戰戰兢兢,朝廷官員每天的生活就像坐過山車,官職升遷全都是李傕一句話的事。

但是危機中也有轉機,畢竟李傕、郭汜今天兩個人是一條心,明天一條心,可一周七天,咱就不信,他倆每天都能意見一致,畢竟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權力會放大人的欲望。權力場中隻有一個王,所以李傕、郭汜早晚得翻臉,當然,他們也有一些正確的舉策。

比如招朱㑺入朝封為太仆,同領朝政。朱㑺咱們講過,是當年平定黃巾的三巨頭之一。朱㑺入朝這個事,正史中說的很複雜,他本來是有機會領導諸侯的。但是他收到李傕的邀請,覺得中央大有作為,所以他就來了。作為老一派的政治家,還是講規則的,可惜新時代已經來了,他到長安也依然無法改變大局,沒有人能扭轉時代的大潮。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同樣是西涼人,有人上位人生逆襲,還有人啥好處也沒撈到?同樣都是老鄉,怎麼就差距那麼大呢?西涼太守馬騰、並州刺史韓遂就來長安說理了。於是二將引軍十餘萬,殺奔長安,聲言討賊。

這裏和正史又不同了。在三國演義中,他們是屬於討董的十八路諸侯之一,東邊來的諸侯都回家吃飯了,西邊的諸侯才剛到。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不能改變曆史的脈絡。畢竟在正史中,他們是董卓的援軍,隻不過他們來的太晚了,晚到董卓都掛了。李傕、郭汜掌權,感情他們白來了,那可不能白來,打不了董卓,還打不了李傕嗎,他們派人密入長安,結連侍中馬宇、諫議大夫種邵、左中郎將劉範三人為內應,共謀賊黨。

這三人不是很重要。這三人中也就劉範有點曆史地位。他是劉焉的長子,劉璋的親哥哥,三個人密奏獻帝,封馬騰為征西將軍,韓遂為鎮西將軍,讓他們討伐李傕、郭嗣,漢獻帝還真就同意了,他這個皇帝沒有別的權利,就剩下一個簽字的權利了。如果漢獻帝有口頭禪,那一定是畫個圈圈詛咒你。

此時董卓親信四人幫也得到了消息。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商議討賊。那麼他們能想出什麼主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