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孔融被黃巾軍圍困,為何不向其他人求援,而是劉備(2 / 2)

太史慈就說了:願借精兵一千,出城殺賊,孔融直搖頭。你雖然很勇敢,值得點讚,但是敵人太多了,你要是出去回不來,我不更完蛋了,但太史慈很執拗,當然也可以說很自信。孔融一看太史慈很堅持,但是又怕他有去無回,怎麼辦呢?咱也學習糜竺的方案,咱也搬救兵,那麼請誰呢?肯定不能請西天如來佛祖,孔融想了想:我問劉玄德,乃當世英雄,要是能請他來相救。此圍自解,隻是現在差一個送信的。

話外之意,就是叫太史慈去送信,太史慈必須得義不容辭呀。孔融大喜,當即修書一封,讓太史慈去送信,這裏就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孔融會想到向劉備求援,畢竟此時的劉備還是公孫讚門下的小弟,沒太大的實力,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就要結合當時的地理位置來講了。

從地圖上看,北海位於青州中部,被圍的都昌城,又在北海中間靠北的位置,在孔融附近有實力來救他的人不多。當時與北海接壤,比較有實力的軍閥,有冀州袁紹和兗州曹操,顯然這兩個都不是合適的人選。曹操這時在攻打徐州,袁紹這人有前科,請他來,有被他吞並的風險。前麵韓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救兵如救火,孔融被圍形勢危急,也不能等。所以請遠一點的諸侯也不行,就算孔融能等,其他有實力的割據軍閥也未必願意冒這個險。畢竟此時軍閥混戰,兵力寶貴,沒人願意平白無故的來救孔融。

所以此時同在青州平原郡的劉備,才是最佳求援人選。從地理位置上來講,隻有劉備離他最近,劉備此時雖算不上有實力的割據勢力,但他背靠公孫瓚這棵大樹,應該也是有一些人馬的,劉備不僅在鎮壓黃巾軍多都有戰功,在平原任上又以待人寬厚出名,要選一個最可靠、最能來救自己的人。孔融首選劉備是沒錯的。

總之,在亂世任何決定都要對當下的形勢進行準確的評估,對自己的利益得失,進行精確的計算,對風險的可能性進行預先規避,這樣才能在亂世生存下去。話說,太史慈帶著書信硬生生殺出條血路,太史慈得脫之後,星夜來到平原見劉備,說了孔融被圍之事,呈上書信。劉備看完信,他最先的反應是又驚又喜。

劉備收斂笑容道:孔北海竟然知道我劉備,劉備是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名聲連孔融都知道,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大大的鼓勵。劉備剛起家的時候,是個賣草鞋的,這才多少年呢?現在連孔子的後人都知道他了,孔子代表什麼呀?孔子代表文化戰線,文化係統已經知道有劉備這號人了。光榮啊,意味著自己在成就理想的路上走了一大步。

現在孔融的求援,無疑是一種公開宣傳,給劉備樹立自己的名望,打了巨幅廣告。於是,激動的劉備帶領關羽、張飛與精兵三千救援孔融,想想當年五百桃源忠義救國軍,劉備又壯大了不少。

那麼劉備等人如何搭救孔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