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將許褚是頭腦簡單嗎?他的職場自薦妙招可不輸諸葛亮,咱們書接上回。
話說,曹操聽到劉備接管了徐州,那真是肺都要氣炸呀。曹操爹也死了,兵也死了,累死累活,老家還被呂布給偷了,前麵沒有得到徐州,後方還失去了地盤,曹操能不氣嗎?更令人生氣的是,到頭來好處,都讓劉備給拿了,你說這口氣誰能忍呀?
於是,曹操立即傳下命令,馬上準備,再起兵攻打徐州,荀彧趕緊攔住,萬萬不可呀。荀彧的理由有三,第一、漢高祖光武帝分別以漢中和河內為根據地,進可攻退可守,才成就大業。
現在兗州就是當年的關中,兗州才是咱們的戰略重心。第二、攻打徐州兵帶少了,打不下來,兵帶多了,呂布就會趁虛而入。到時候徐州拿不到,兗州又徹底丟了,你就完犢子了。第三、劉備得人心,徐州百姓必然死戰,咱們就算拿下,也損失慘重,得不償失。
荀彧戰略思想的核心就是:深耕固本,抓住根本才能吞並天下。現在攻打徐州,那就是愚蠢,老曹的唯一選擇,就是老老實實守好兗州,別成天沒事瞎折騰。正所謂聽人勸,吃飽飯,曹操雖然很生氣,但荀彧說的道理,曹操還是懂的,可曹操有他的難題,咱們現在就那麼大的地盤,不攻徐州,糧食從哪來呢?
荀彧一聽,缺糧還不好辦嗎?我給你指個方向,咱們打黃巾軍呀,曹操就是靠打黃巾軍發家的,這次還要靠打黃巾軍解困,敢情黃巾軍造反,就是為了給曹操幫忙呀。
問題就來了。哪來的黃巾軍呀,向東汝南、潁川,如今的河南駐馬店一帶,黃巾餘黨何儀、黃紹正在作亂,打他們有什麼好處呢?
荀彧也說的明白,第一、他們搶劫為生,有錢又有糧,還特別好打。第二、名正言順,朝廷開心,百姓樂意,這是順應天下人心的事情。曹操采用了荀彧的建議,留下夏侯惇、曹仁守鄄城,自己帶兵去打劫黃巾軍。
何儀、黃紹一點兒也不慫。曹操家都沒了,還能怕他們,雙方對陣於養山,黃巾軍雖然人多,但都是狐群狗黨,連隊列都站不起,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曹操一看,這波穩了,直接讓典韋出馬叫陣。何儀讓副元帥出戰,堂堂副元帥連個名字都沒有,真是太可憐了。不到三合,被典韋一戟刺於馬下。
事實證明,作為副元帥他這麼弱,確實也不配有名字。曹操就勢一個衝鋒,趕過羊山,安營紮寨。第二天,黃劭就帶兵來找場子,陣前,一將步行出戰,頭裹黃巾,身披綠襖,手提鐵棒,大叫道:我乃截天夜叉何曼也,誰敢與我廝鬥?大家看,這裹黃金穿綠襖,手提鐵棒的形象,再加上一個截天夜叉的綽號。你要不說這是三國演義,說他是梁山好漢,我都信,何曼憑借他別具一格的造型,在三國演義中占了一席之地。
曹洪一看,這小子還挺狂啊,剛從水滸片場跑出來的吧,大喝一聲,飛身下馬,提刀步出,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場步戰,就這麼開始了,兩人戰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別說使用鐵棒的何曼,還真有兩下子,可惜他沒腦子,曹洪一招詐敗,就砍死了他。李典看曹洪取勝,也不甘寂寞的飛馬出陣,直接殺到敵軍陣前,將黃紹生擒活捉,曹兵一擁而上,掩殺賊眾,奪其金帛、糧食無數。
曹操的戰略補給一戰而定,不要太爽。再說何儀見大勢已去,帶著數百騎奔走葛陂,走到半路山,背後撞出一隊兵馬,為頭的是一個壯士,身長八尺,腰大十圍,手提大刀,截住去路。
麵對肌肉壯碩的大漢,何儀咽了口唾沫,明知道打不過,他也得硬著頭皮上,結果,隻一合就被那大漢像抓小雞一樣,給夾了過去,其餘人都下馬受縛,竟被趕入葛陂塢中,典韋追擊何儀來到此處,也被大漢攔住。
典韋就問他:你是孫猴子請來的救兵嗎?不好意思,串場了,你是黃巾軍嗎?肌肉男卻說:我不是黃巾軍,但你要捉的人,就在我這,典韋尋思:既然是友軍,那就趕緊交人吧。但是大漢卻說:你若贏得手中寶刀,我便獻出,典韋還能怕他嗎,兩個人催開戰馬,就在這打起來了,結果兩個從早上打到中午,也不分勝負,兩人都累得夠嗆,隻好中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