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不是自己創業去了嗎?怎麼成了袁術的手下了呢?
這就說來話長了,孫堅去世之後,孫策真成了沒爹的孩子了。料理了喪事之後,也隻能退居到江南。一方麵禮賢下士,一方麵尋找機會,他本來是想好好搞一搞的,可是創業太難了,為什麼難呀?沒有地盤,沒有錢,養不起那麼多弟兄。後來因為陶謙與他的舅舅丹陽太守吳景不和,搬家到了曲阿,所以他就去投奔了袁術。
袁術對他非常喜愛,經常感歎。如果我袁術也有一個像孫策一樣的兒子,一真是死而無憾了。這句話是不是挺熟啊?後麵曹操就這麼讚美過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不得不承認,孫堅生的孩子真是一個頂一個優秀,每個人看了都很羨慕,
於是袁術就讓孫策做了懷義校尉,引兵攻涇縣大帥祖郎,祖郎是個土匪,戰鬥力低下,孫策不出意外的大勝,袁術見孫策勇敢,又讓他攻廬江太守陸康,又得勝而回。
這裏我們要解釋一下,其實在正史中,孫策創業很困難的,為什麼艱難呢?他當時是在江東,也就是演義裏的徐州地界。那時候陶謙還活蹦亂跳的,但他看孫策很不順眼,因為孫策的戰鬥力有點彪悍,所以陶謙自然而然的很忌憚,這玩意早晚是自己的禍害。
孫策在徐州混不下去,隻好去投奔他爹的老上級袁術,想要繼承父親孫堅的老班底。你是當年我父親手下那些兵還給我吧。袁術看著孫策一表人才,又愛又恨,想用他又不敢重用,就想了個主意,你去投奔你的舅舅丹陽太守吳景吧,丹陽有精兵,你到那先去試試水,到基層鍛煉鍛煉再說。
於是孫策去投奔吳景,招募了幾百人,將當地的山賊祖朗擊敗,然後帶著自己的這支小分隊去投奔袁術,袁術這才收的孫策,比我們想象的要困難多了。而且孫策發家還是離不開他舅舅的幫助。如果沒有吳景,孫策是不可能發家的。所以說有靠譜的親戚還是很重要的。
收回正文,當日慶功宴結束,孫策回應,他借袁術席間對他非常怠慢,心中鬱悶,就於中亭閑逛,袁術對待孫策和對待孫堅是一樣的,既用又防。他知道孫策有能力有水平,卻僅僅封為懷義校尉,派孫策攻打祖狼、陸康,連續兩次得勝,卻沒有及時封賞,慶功的宴上對待孫策卻又十分傲慢。
不過這也是老袁家的老毛病了。老袁家有幾個不擺譜的,袁術就是典型的公子哥,生來就帶有滿滿的優越感,他能看得起誰?
話說,孫策這時就想起了父親孫堅如此英雄,自己淪落至此,不覺放聲大哭,而且哭得很傷心,人生很漫長。但是關鍵的時刻隻有幾步,此時此刻的孫策就到了人生要改變的時候了。
這時候有一個人從外麵走了進來,大笑著說,伯符,怎麼哭的這麼認真呢?你父親活著的時候,也曾經多次用我,今天,你有什麼不能決斷的事情?為何不問問我,光你一個人在這裏哭呢?
孫策抬頭看過去,原來是丹陽人朱治,他曾經是孫堅身邊的謀士,孫策趕緊擦擦眼淚,就地而坐。說道:沒有繼承父親的誌向,所以我難過呀,這是自己人。所以孫策沒有隱藏,換作外人,孫策說話肯定是需要保留的。朱治就勸他,你為什麼不找袁術借兵,去江東謀取大業,使用的名義就是去救援你舅舅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