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董承這個糊塗
但能主政嗎?
動不動就睡覺,
一睡覺就惹事
,這才導致今日這個局麵,
事情沒辦成
,把命交代了。
從演義上的劇情來看,
董承是一個值得尊敬
,也值得惋惜和哀歎的人物,
令人尊敬的是他對漢室的忠心,
對皇帝的忠誠,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在正史中,
衣帶詔是不是出自漢獻帝之手,
都存在爭議,
從史書中的時間線來看,
曹操自迎接漢獻帝後
,幾乎大半時間都在打仗
,所謂飛揚跋扈
,欺辱幼主,似
乎有點說不過去。
再來看漢獻帝
投向曹操之前
,四處顛簸
,逃避戰亂,
食不果腹,
甚至有大臣餓死,
直到曹操迎接才有安身之所,
對於經曆了董卓、李傕、
郭汜之亂的獻帝來說,
這絕對是天堂
!所以,我認為
這段時間仍然是獻帝和曹操的蜜月期。
再說,
目前隻有曹氏集團還能和袁紹抗衡,
獻帝至少還能保持一個皇帝的身份,
要是曹操都沒了,
那麼袁紹的南下,還有誰能抵擋
,到頭來豈不是隻能兵敗禪位,
提前結束自己的皇帝生涯?
衣帶詔事件,
很大的原因恐怕就是董承在搞事。
關於衣帶血詔的詳情,
後世的記載並不一致,
後漢書等史書中,記載
確實是獻帝下了這道密詔,
然而
三國誌,資治通鑒等史料,記載的是
董承隻是聲稱自己受到了皇帝的密詔
,這兩種說法,到底哪一種是真實的呢?
個人覺得後麵一種可能性更大。
因為正史中,董承並不是什麼忠臣,
正史中
,董承是漢靈帝的母親董太後的侄子
,按輩分是漢獻帝的表叔
,作為正經太後的親屬,
董承享受著高幹的待遇
,在他剛剛入朝的時候,就混上了執金吾,
負責京師治安,
這個官實際上不小了,
董承自己也覺得滿意。
但是好景不長,
沒多久之後
,何進和何太後毒殺了董太後,
並且還要誅聯董家的親屬,
聽到這個消息的董承,
就去找董太後的心腹十常侍商量,十時常侍打算推董承為首,來對付何進
,這是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是董承卻是個怕死的人
,他掂量了下雙方實力對比之後,
找了個借口逃走了
。
在董承剛跑出洛陽,
就遇到了西北軍閥董卓軍的前部先鋒
牛輔,
而這些人就是何進請來對付十常侍的,
按理說,十常侍應該算董承的同夥
,但董承權衡了一下
,發現自己可以跟董卓混
,於是他就搖身一變,
跟牛輔哭訴
說,自己是被十常侍迫害出宮的,
願意帶兵回去誅殺宦官,
一個倒戈如此之迅速且不留情麵的人,
又怎麼可能是英雄呢
?
之後王允、呂布誅董卓,
牛輔也跟著敗亡了,
賈詡勸李傕入長安之後,
關中成千上萬的百姓慘遭屠殺,
董承當時並未見有什麼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