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殺大戰前,私通袁紹的官員,為何要坑殺八萬袁紹的降卒,咱們書接上回。
話說,曹操率兵去烏巢燒掉袁軍的糧草,需要穿越敵戰區,躲過重重的檢查關卡,這個偷襲行動不可謂不冒險,但這是目前唯一能打敗袁紹的機會,無論如何,必須安全抵達烏巢,燒掉袁紹的糧草,隻有這樣自己才有活路。
於是曹操叫自己的清兵部隊,全部換上袁軍的服裝,人人帶著柴草。在經過袁紹軍寨的時候,寨兵問是何處軍馬,曹操都讓人說是蔣奇部下,奉命往烏巢護糧。
袁軍眼看是自家旗號,也就不再盤查,就這樣所到之處,都詐稱是蔣奇之兵,一路上暢行無阻,這不是把蔣奇給坑了嗎?人在營中坐,鍋從天上來,等曹操率兵抵達烏巢時,已經是四更天了。
曹操廢話不多說,一到烏巢,就一邊包圍淳於瓊等人,一邊放火燒袁軍的糧草,袁軍全部軍糧輜重都被曹操付之一炬,這是許攸送給曹老板的一份入職大禮。
此時淳於瓊在幹嘛呢?烏巢酒仙肯定不是浪得虛名,他剛跟眾將喝完了酒,醉臥帳中,不省人事。忽然聽到外麵喊殺聲震天,連忙跳起詢問出啥事了,結果正迷糊著呢,就被曹軍用撓鉤拖翻活捉了。
戰後,淳於瓊被抓去見曹操,曹操懶得搭理這個酒囊飯袋,直接讓人割去他的耳朵、鼻子和手指,綁在馬上,放回袁紹軍營表示侮辱。
再說袁紹在帳中,得知烏巢被偷襲後,急忙召集部下文武各官,商議派兵往救,張郃毛遂自薦說:我與高覽過去對抗曹操,但謀士郭圖認為: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自過去,曹操既然出去了,他的軍寨必然空虛,反正烏巢已經保不住了,那咱們不如一換一,我們派重兵偷襲他在官渡的大本營,拿下他的指揮總部,這樣,曹操勢必回救他的老巢,這就叫不救自解。
這計策就是所謂的圍魏救趙之計,但是,郭圖忽視了一點,就是曹營現在並不空虛,曹操帶去襲擊烏巢的,隻不過是區區五千人馬,這和魏國傾國而出攻打趙國,而造成自己首都空虛是不同而語的。
張郃說,你別扯淡了,曹操多謀,他離開前必然會安排防守。如果現在進攻他的大營,那是自投羅網,郭圖卻堅持認為沒事,再三請劫曹營。
袁紹一聽,覺得張郃和郭圖說的好像都有道理,聽誰的呢?這在袁紹那裏,並不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為袁紹的士兵多的是,所以袁紹決定兩人的話都聽。
於是,袁紹派遣張郃、高覽引軍五千,往官渡進攻曹營。命蔣奇領兵一萬,去救烏巢。這地方三國演義和正史出入很大。正史中,袁紹是派重兵攻打曹操大本營。
官渡之戰的決戰就開始了,蔣奇哪裏是曹操的對手,他被張遼斬於馬下,全軍覆沒。然後曹操派人到袁紹軍營傳遞假消息說,蔣奇已經殺散了烏巢的曹兵,袁紹也不核實就信以為真,於是不在遣人接應烏巢,隻天兵往官渡進攻。
曹操搞定了烏巢方麵的事情後,又馬不停蹄的往官渡急趕,曹洪在荀攸等人的幫助下,有效的抵擋了張郃等人一輪又一輪猛烈攻勢,牢牢的堅守著大本營,等到接應張郃的增援趕到,曹操也趕到了。從背後殺來,四下圍住掩殺,張郃、高覽奪路突圍出去。
此時,淳於瓊戰敗被殺的消息,傳到了正在官渡前線作戰的張郃等人的耳中,引起了袁軍無比恐慌,但更加恐慌的人則是郭圖,他知道自己要為這次戰敗所負的責任。
在羞慚之餘,不想著挽救敗局,而是想著盡快推卸責任,為了找一個替罪羊,郭圖隻能誣陷張郃了。於是,郭圖對袁紹說,張和聽說烏巢失利,恨主公不用他的主意,正在幸災樂禍,盼望我軍盡快打敗仗,證明他的話是正確的。
袁紹現在正在為烏巢失利惱火著,聽說張郃出言不遜,怒火衝天,張郃和高嵐等將領聽到被郭圖誣陷了,此時又攻營不下,懼怕被袁紹追究,於是一怒之下燒掉了攻營工具,舉著白旗向曹營投降。
曹洪看見張郃等人帶著幾萬精銳部隊過來投降,懷疑張郃詐降,曹操卻說不要緊的。我以恩義去籠絡,就算他們真是詐降,也會被我感化的。不得不說,這就是奸雄的自信。
於是,打開營門,讓二人進來,二人倒戈卸甲,拜伏於地。曹操得意的說,要是袁紹聽你倆的話,也不至於有今天的慘敗。現在二將軍肯來投奔,絕對是棄暗投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