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邦交正常化親曆記(4)(2 / 2)

關於我方原來所提的有關台灣問題的三項默契(即台灣是中國領土,解放台灣是中國的內政,《中日聯合聲明》公布後,日本自台灣撤銷使館並采取有效措施使台灣自日本撤館;解放台灣時,對戰後在台日本團體和個人投資與企業予以適當照顧),日方認為,實質性內容已寫入《中日聯合聲明》,因此雙方沒必要再搞默契與口頭諒解,也免得日本國會審查,懷疑其中有什麼秘密協議,反而造成日本內閣被動。

兩國外長的午夜會談還在緊張地繼續,而周總理也一直等在辦公室,隨時聽取進展情況和最後信息。會談中間,姬外長兩次要我出去打電話報告。周總理同意會談最後商定的內容和文字,並指示立即把它打印成文件呈毛主席。至此,經過兩國外長和有關官員的徹夜奮戰,雙方已經就所有的重大問題取得一致,並字斟句酌地敲定了《中日聯合聲明》的措辭。

為周總理把簽

《中日聯合聲明》全部達成協議後,姬外長又當麵向周總理做了扼要的彙報,外交部禮賓司司長韓敘接著報告了簽字儀式的安排。當時我們談判班子也在場,談到何人出任我方把簽人時,周總理環視大家說:找一個年輕人嘛!而在談判和接待班子裏,我算是最年輕的了,於是這無比榮幸的重任就落在我的肩上。

1972年9月29日上午10時,《中日聯合聲明》簽字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舉行儀式的三樓大廳紅氈鋪地、綠絨罩桌,四周布滿了五彩繽紛的鮮花,透出沁人肺腑的芬芳。周總理和田中首相在插著兩國國旗的簽字長桌前並排而坐,姬外長和大平外相分別坐在周總理左側和田中首相的右側。身後站立著的有葉劍英、李先念、郭沫若、廖承誌等中方領導人以及有關人士和二階堂進等日方高官與隨行人員。

在莊嚴、神聖的曆史性時刻,我榮幸地站在周總理身旁,身著赴日訪問時新做的深藍色中山裝,履行光榮的使命。當我看到周總理在茶色燙金文本上寫下周恩來三個大字後就拿給姬外長簽字,隨後交換給日方把簽人,再把田中、大平簽過字的文本送給姬外長簽名後擺在周總理麵前。周總理寫畢,起立與田中首相有力地握手交換文本,並共飲香檳互致祝賀。此時場內掌聲、笑聲、碰杯聲、歡呼聲響成一片,全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大家一起目睹、見證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實現的曆史性瞬間,共同慶賀兩國關係新時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