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邦交正常化親曆記(4)(1 / 2)

在中日最後一輪首腦會談時,田中告訴周總理,他已經明確指示大平:《中日聯合聲明》發表後立即對外宣布中止同台灣的“外交關係”,“日台條約”也隨之廢棄。他還向周總理保證:日本不支持“台獨”,對台灣無領土野心,日後如對台有什麼舉動,願向中方打招呼。雙方還同意暫時擱置釣魚島的爭議。

周總理稱讚田中為實現中日複交所作的貢獻。他說重建邦交首先要講信義,此次田中首相來華已經體現了中國古語“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周總理特地把《論語》中的這六個大字題贈田中,以示中日新關係從“言必信”開始,日方要吸取過去半個世紀的教訓,在新的基礎上繼續開拓兩國關係。田中深為感動,也以東方人特有的方式做了回贈,揮筆題寫了“信為萬事之本”六個大字。這是出自日本飛鳥時代當政者聖德太子之口、曾經載入日本舊憲法的一句話。田中以此表達他恪守信義、履行承諾的心願。

揚州法淨寺,唐朝東渡日本的高僧鑒真曾在這裏講學。

絞盡腦汁“苦汗泉”

9月27日上午,田中首相在姬外長陪同下遊覽長城,大平外相隨行。兩位外長在往返長城的路上也沒有停下手上的工作,一直在就《中日聯合聲明》的內容表達等進行商談。大平談了在前言中加入理解複交三原則和關於“結束戰爭狀態”以及兩國“盡快”交換大使等問題,並表示當晚提交日方最後對案。此次赴長城途中兩國外長的對話,成為日程之外追加的外長非正式會談。

9月27日夜,中日兩國外長舉行第三次正式會議,在兩國首腦會談達成基本一致的基礎上,敲定符合雙方立場的聯合聲明。雙方談判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兩位外長就“結束戰爭狀態”、複交三原則和台灣問題的表述進行最後的商定。

對於幾個關鍵問題,經過對雙方所提方案、對案的討論和比較,中日雙方基本達成協議:“我方同意在日方表述理解與接受複交三原則的前提下,聯合聲明中可不提及‘日台條約’、避開‘確認戰爭狀態結束’字樣。”

鑒於此,關於“結束戰爭狀態”問題,雙方同意在正文中以“聲明公布之日起,兩國之間不正常狀態宣告結束”取代“確認戰爭狀態結束”的表述。而在前言裏寫明“戰爭狀態的結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兩國人民這種願望的實現,將揭開兩國關係史上新的一頁”。原來我方方案正文裏“不正常狀態”前還有一個“極”字,大平認為“極不正常狀態結束,容易造成尚有某種程度上不正常的誤解,莫如換成‘迄今為止’”。我方接受了這一提議。

關於台灣問題,日方認為:日本是《波茨坦公告》的當事國,在台灣問題上接受和簽署的是這一公告。對於中、美、英三國發表的《開羅宣言》,日方認為自己並不是當事國。最後經過協商,雙方在台灣問題的表述上達成妥協:首先在《中日聯合聲明》的前言中寫明:“日方在充分理解複交三原則的立場上謀求實現邦交正常化。”然後在正文裏寫道:“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日本充分理解與尊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該公告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款,必須完全實施”,而開羅宣言宣布,“台灣應歸屬中國”。日方就這樣以間接的方式,接受了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