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開始時間一道,一棒銅鑼,擊劍館賀拔緯首先登台亮相,他白衣劍袍外套了黑色馬夾軟甲。對手是騎兵部隊選派的,套著藍色馬夾,軟甲輕巧靈活便於裁判喊喝和區分。
驍騎營多數屬於鮮卑族的,鮮卑從小過馬背的生活,善長跨馬輪刀,彎弓射箭。來的這個人是個小伍長,在兵營眾多士兵選手中能拿鐵劍身份出線也不容易,這些人對比賽充滿期待,希望至少晉級到京城二十強內,有機會在重陽節日嶄露頭角,為以後的晉升積累榮譽。
賀拔緯家屬於藩鎮武官子弟。父親賀拔嶽年輕時曾為太學生,後為懷朔鎮軍主,在家中排行第三,兩個大爺是賀拔允和賀拔勝,他們曾在邊關借助柔然力量平定過破六韓拔陵起義。賀拔緯在京城讀太學,雖然對京城的各大兵營和軍官並不熟悉,但對軍隊的生活並不陌生,他見對手拿劍和馬步的姿勢便知道是軍營出身,並且以騎馬善長,便有了主意。
軍營出來的選手,劍術都不弱,尤其騎兵更習慣長月彎刀,但馬刀以砍為主,以刺為輔。而擊劍比賽,用的是木劍,為適應比賽得分需要,已經出現了劈、刺、點、撩等等多種組合,以及配合腳步移動的直刺、移刺、弓步刺、墊步、側身、甩刺等等的得分辦法,多數靠的是手指、手腕、以及小臂力量的運用,與戰場的廝殺完全不同。這種為適應上層士人階層的遊戲,對於下級軍官士兵來說很不適應。好在賀拔緯是高級軍官家庭,進入了上層社會,對於貴族的遊戲不陌生。
兩個人行禮之後便廝殺在一起,騎兵選手寶劍上下翻飛,搶得先機,使賀拔緯處於防守狀態,但他不愧是同學的偶像,臨危不亂,目光堅毅,非常沉著。孫雲看了雖然替他捏把汗,但感覺憑他的穩定和心態,他一定能獲勝。果然對手進攻雖然凶猛,但招式簡單,並沒有占多大便宜,打了半天才終於先得了一分。裁判看見得分有效,忙高喊藍隊得分,然後兩人重新回到台中繼續比試。
第二個照麵,騎兵選手又鼓起力量,劍掛風聲,招招緊逼,搶奪先機,但已經沒有剛才的氣勢威猛。賀拔緯則是步步後退,尋找戰機。突然騎兵選手連續幾個進招,最後一個反背劍,點到了賀拔緯的肩上,但與此同時賀拔緯的撩刺,也點到了他的軟肋上,裁判高喊刺中,雙方有效,各計一分。這下騎兵選手很鬱悶,看著場麵有優勢,但卻同時得分,很別扭。
第三個照麵,對手進攻稍緩,賀拔緯抓個空隙偷襲得手,把分數扳平。第四個照麵稱對手沒緩過勁而來,賀拔緯又是一個偷襲,逆勢反超。等到對手反應過來,第一局時間到。
倆人各自回到自己半場休息,別看短短的一炷香,但體能、精力都消耗很大。後援隊的同學們有給賀拔緯擦汗的,有給他喝水的,毛博士到他跟前叮囑幾句,其實這陣兒說什麼都聽不進去了,博士隻是大聲的刺激他,讓他鎮靜按,按既定好的戰術打下去。
倆人再對峙上場,騎兵開始注意賀拔緯的動作了,雖然還是主動上手,但不那麼大殺大砍,注重平衡力量,看來他那邊的教官也對他提了醒。不過對手畢竟是馬上軍兵,身材下身相對比較短,步伐不靈活。他得了一分後,賀拔緯開始找機會反攻。賀拔緯的攻擊很有特點看著招式不快,但給人的感覺,就像他的表情一樣,極其冷酷。他進攻目標雖然很明確,但對手動作就是跟不上他的節奏,準在他預定的擊打目標上命中。結果沒等第二局的時間到,賀拔緯以五比二的比分,總局二比零勝利,率先進入前四十名,同學們一時沸騰都過來慶賀。
場下,無論座位中的官員和校領導,還是站著的師生頓時一片歡呼,第一場就有學生晉級,這下太學院揚眉吐氣了,連元徽都高興的手舞足蹈。
軍營賽場,李辰也持劍穿黑甲出場,元家除了美儀姐妹外,長輩的庶長子都官尚書元端也以官員的身份參加。李辰對手是禁軍左衛的什長。禁軍負責內城的安全以及儀仗工作,士兵都是年輕英俊高大威猛,士兵選拔的人選多出自貴族高姓,待遇好,守著天子有機會獲得升遷。但禁衛軍在野外的實戰能力很一般,而且這些年,京城太平,他們平時訓練的時間不很長,不過他們守在天子腳下,接觸達官貴人,加上本身許多人就來至官宦,所以上層社會的雅好,他們都善長,尤其作為軍士,佩劍是他們的職業,那麼擊劍就是他們的第一能力。
上來的這個選手年齡二十不到,個子比李辰高出小半頭,使用的寶劍也比李辰的長出一截。擊劍的比賽,身高臂長,十分有優勢。進攻在刹那間,比的就是誰快,而在實際當中,誰的寶劍長誰的機會就更大。這個什長膚色很白,細皮嫩肉,一看就是貴族子弟,他穿藍甲上場,上場後寶劍在手裏舞動了幾圈,既是熱熱身,也是炫耀一下武技。台下和閱台的人有的叫好有的鼓掌,這些人有士兵,有平民,也有官員,看來助威團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