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不能不提及平型關首戰勝利。1937年9月,日本軍部向侵華部隊出奪取華北戰略要地山西的命令。日侵華阪垣四郎的第5師團共14萬人,攜坦克150輛,重炮350門,飛機300架分東、北兩路直取太原而來。麵對日軍的強大攻勢,中國的國民黨部隊也擺出了決戰的架勢,但“**”在日軍的強大攻勢下還是一觸即潰。當時在國共合作的旗幟下,由紅軍改編的八路軍115師,在師長**、政委聶榮臻帶領下,於1939年9月23日,冒著寒氣襲人的北風,進駐平型關。林、聶十分看重這次戰鬥,為了了解戰場況,務求戰則必勝,親自實地察看了平型關周圍地形,並詳細研究了作戰方案。9月24日深夜八路軍115師按作戰預案進入平型關狹穀兩側有利地形。()9月25日早上7時驕橫的日本侵略軍,隨著隆隆的馬達聲,上百輛滿載軍用物資的戰車,200多輛騾馬牽引的炮車,以及一大隊騎兵斷後隊伍,蜿蜒在狹長的平型關公路上。麵對獵物乖乖地進入八路軍預先設伏的布袋裏,素來難得一笑的**也對聶榮臻笑著說:“老聶呀!幸虧我們實地勘察了戰場,搞清了這山溝有18裏長,而非地圖標示的8裏長,否則,真裝不下這麼多日本鬼子呢!”聶榮臻也高興地回答說:“這18裏長的大棺材也足夠幾千日本鬼子用的了!”談笑間,日本鬼子已全部進入伏擊圈,我軍溝口關門的部隊也已經部署到位。隨著起進攻紅色信號彈升起,我軍的步槍、機槍、迫擊炮、手榴彈齊向溝底的日軍排山倒海地傾瀉,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被打得暈頭轉向。然而挨打的畢竟是日軍精銳部隊阪垣師團,其戰術、技術素質高超是不容置疑的。他們在中國大地上,從未受到如此的挫折,又豈能受此奇恥大辱。僅僅幾分鍾後,日軍迅速回過神來,組織力量進行負隅頑抗,與山梁上衝下的八路軍展開了拚刺刀的肉搏戰。一時間,山穀裏殺聲震天,血肉橫飛。聞訊趕來增援的日本飛機,麵對攪作一團的兩軍正在近戰肉搏,也難以施展製空權優勢,隻能是悻悻地返身離去。在二戰區國民黨友鄰部隊配合下,115師全殲日軍2000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115師首戰平型關大捷,是抗日戰爭以來中**隊在戰場上第一次完全主動、徹底與侵略軍作戰的勝仗,打破了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挫傷了敵人的銳氣,鼓舞了我軍的士氣和全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信心。這對奪取抗日戰爭的全麵勝利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在經商辦企業過程中,首戰的勝利,往往對事業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如地處東海之濱的溫嶺長嶼硐天,千百年來人民群眾采石留下了28個硐群1300多個廢硐穴。怎樣變廢為寶,將廢硐穴建成旅遊區,成了當地廣大人民群眾日夜追求的夢想。當地黨委、政府順應民意,於1993年初組織當地人才著手旅遊區的開。這件事說起來簡單,但真的要將一處處光禿禿的荒山、破石硐變成旅遊區又談何容易!一開始涉及籌集資金時,當地政府部門又是貼布告、又是廣播宣傳,但響應投資者卻寥寥無幾。大家都怕旅遊區投資會成為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麵對這種困境,開者製定了“慎重初戰,先易後難,逐個建設,滾動展”的建設方針,放眼長遠,直麵當前,本著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有多少資金搞多少建設的務實態度,反複研究旅遊區開的切入點,做到首個開項目不做則已,一做驚人,確保首個項目能夠將全市、全地區、全省乃至更大範圍的遊客眼球吸引過來,為全麵開旅遊景區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首個景觀項目建設主要立足於老少鹹宜,提高人氣,提高影響力考慮。他們請了國內搞人文景觀最強的團隊,圍繞人類五千年文明史,把群眾喜聞見的傳說在硐內以雕塑形式,並輔以聲、光、電進行全景式展示,使本來光禿禿的石硐有了生機。這種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曆史人文與現代人文結合的景點一經推出,遊客如潮。開業後沒有幾天適逢1994年春節,遊客一天就達到5萬多人。該項目僅兩年多就收回全部投資。首個旅遊項目的成功,激了廣大人民群眾投資旅遊事業的熱,當地旅遊景區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不到10年時間,長嶼硐天就成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還被評為國家4a風景區。可以想象,若沒有首戰成功,以後的建設熱絕不會有如此高漲,旅遊建設的投入也不會有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