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戰的軍事思想,在我國早已有之。www.hotelpropertychina.com軍事家孫子在《計篇》以及《火攻篇》中明確提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者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怒而舉師,將不可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利而止。”其意是,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係百姓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可不慎重地調查研究。後麵一句說的是:不是有利不行動,不是能勝不用兵,不是危迫不開戰。國君切不可因一時惱怒而興師,將帥也切不可因一時惱恨而交戰。要堅持符合我方利益才行動,不符合我方利益就停止。《孫子兵法?形篇》中又指出:“勝兵先勝而後求戰”,即是說,要先創造勝利的條件然後開戰。其他兵家還有“謀定後動”、“慎以行師”等用兵要訣。但明確提出“慎重初戰”的軍事思想,並且給予“慎重初戰”豐富內涵概念的,非近代軍事家**莫屬。**展了慎戰的軍事思想,更突出了“慎重初戰”的精髓。他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總結紅軍反“圍剿”經驗時明確指出:要十分重視“反攻開始問題,即所謂‘初戰’或‘序戰’問題”,並指出,“許多資產階級軍事家都主張‘慎重初戰’,不論戰略防禦或者戰略進攻皆然。而以防禦為尤甚。”軍事家**在分析“慎重初戰”的重要性時認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圍剿時期我軍作戰的經驗,證明處在防禦地位的紅軍,欲打破強大的‘進剿’軍,反攻的第一個戰鬥,關係非常之大。第一個戰鬥的勝敗給予極大的影響於全局,乃至一直影響到最後的一個戰鬥。”通俗地來說,初戰勝利意義在於能打亂敵人部署,破壞敵人作戰企圖,創造有利戰場,鼓舞我方士氣,沮喪敵方士氣。同時**又提出了“慎重初戰”必須遵守的原則,即“必須打勝;必須照顧全戰役計劃;必須照顧下一戰略階段;這是反攻開始,即打第一仗時,不可忘記的三個原則。”革命戰爭曆史證明,**關於“慎重初戰”的軍事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戰爭內在的展規律。()隻有準確掌握、正確運用“慎重初戰”的思想,才能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在曆史上,慎戰取勝的戰例比比皆是。比較典型的要數公元前1057年周武王與商紂王的牧野之戰。本來商湯所建立的商王朝是權傾一方的大國,周朝隻是商的西方的屬國。但周朝文王在呂尚的輔佐下,為完成剪商大業,不惜忍辱負重,韜光養晦,修德行善,廣羅人才,展生產,裕民富國,國勢逐漸由弱轉盛。相繼征服了犬戎、密須、阮、共等國,進而又剪滅黎、邗、崇等商朝重要屬國,打開了商都——朝歌的通道。周朝已處於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態勢。文王正在國運亨通之時,不幸去世。武王繼位秉承先父遺誌,伺機對商紂王興師。恰在此時,商朝東夷族叛逆,紂王平叛造成西線兵力空虛,朝廷內又飾過拒諫,殘殺重臣比幹,囚禁箕子,逼走微子,商朝處於內外交困的形勢下。周武王在呂尚的建議下,認定這是天賜良機,對商紂王討伐條件成熟。遂親率兵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5000人,浩浩蕩蕩東進伐商。同月下旬,周軍進抵孟津,利用商地人心歸周的有利形勢,收編反商的庸、盧、彭、濮、蜀、羌、微、髳等國部落的部隊,從汜地渡過黃河,兼程北上至百泉,折而東行,於二月初四日抵牧野。周軍攻商消息傳至朝歌,商上下一片驚恐。商軍主力遠在東南平叛,紂王隻得臨時武裝大批奴隸連同禁衛軍17萬人,倉促開赴牧野應戰。周武王對部屬進行“牧誓”,痛揭紂王聽信寵臣讒言,暴虐殘害百姓的罪行,激了從征將士同仇敵愾的鬥誌。起總攻後,一麵猛烈攻擊敵陣,一麵對商軍起政治攻勢,商軍紛紛起義,掉轉戈矛,幫助周軍作戰。商軍頃刻土崩瓦解。紂王見大勢已去,於當天晚上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而死。周軍乘勝追擊,肅清商朝殘餘勢力,征伐商朝各地諸侯。周滅商,實現了改朝換代。周朝之所以能夠一舉獲勝,雖然有其他多方麵原因,但離不開周朝文王、武王在呂尚輔佐下進行了長期充分的準備,不戰則已,開戰必勝,也就是慎戰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敵人集中了10萬兵力進攻中央蘇區。當時紅軍初創,隻有4萬多人,武器比敵方也差很多。在敵強我弱的況下,在**、朱德領導下,十分重視“慎重初戰”。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適時集中兵力,在龍崗首戰告捷,將張輝讚第18師全殲。敵軍聞風喪膽,紛紛後撤。紅軍乘勝追擊,又在東韶追殲部分逃敵,從而很快打破了敵人第一次圍剿。第二次反“圍剿”的戰鬥,敵人投入了20多萬兵力,我軍開進到東固,拒絕一切性急快打的建議,等待敵王金鈺部隊脫離富田堅固陣地,一直等了25天之久,終於等來了機會,將脫離陣地的王金鈺部隊在運動中一舉殲滅。接著紅軍又乘勝向東橫掃700裏,連打4個勝仗,殲敵3萬多人,痛快淋漓地粉碎了敵人第二次反“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