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聲東擊西(2 / 3)

為了進一步欺騙隆美爾,蒙哥馬利還巧妙運用英國已經破譯的德國無線電通信密碼,向德軍出虛假報,以吸引隆美爾對阿拉曼南部戰場的注意力,加深隆美爾對蒙哥馬利要在阿拉曼南部起進攻的判斷。其實,蒙哥馬利一直將盟軍的主力部署在阿拉曼的西部區域,南部僅是佯攻的兵力。一切部署妥當後,1942年10月23日21時40分,蒙哥馬利趁著隆美爾回德國總部向希特勒彙報戰況不在北非前線的時候,下令對已經經過3天預先航空火力準備的隆美爾部隊起全麵進攻。阿拉曼西部戰場上的盟軍千門大炮突然齊聲怒吼,駐守在阿拉曼西部的德、意軍隊頓時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接替隆美爾指揮的副司令施圖姆將軍大為震驚,匆匆乘上裝甲車赴前線了解況,不料又被英軍反坦克炮伏擊,他從車上掉下來誘心髒病而死。

隆美爾在德國聞說蒙哥馬利從西麵起主攻,同樣震驚不已。他立即飛回北非前線阿拉曼指揮,但為時已晚,回天無力,隻得下令撤退。這一戰役,英軍蒙哥馬利指揮非洲軍團共殲敵5.5萬人,損毀敵方火炮1000餘門,擊毀、繳獲坦克350輛。英軍僅亡4600餘人,傷8900餘人。這一戰役徹底扭轉了盟軍在北非的被動態勢,盟軍從此在北非戰場上掌握了主動權。英國首相丘吉爾對蒙哥馬利指揮該戰役取得的勝利的評價是:“阿拉曼戰役之前,我們是戰無不敗;阿拉曼戰役之後,我們是戰無不勝。”蒙哥馬利也因此役勝利名聲大振,被晉升為上將,獲得巴恩騎士勳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粟裕大將,在戰役指揮的實踐中,也是最善於使用“聲東擊西”戰策的常勝將軍。他曾在東橋戰役中使用“聲東擊西”,在萊蕪戰役中采用示南擊北,在豫東戰役又使用“聲東擊西”之計。東橋戰役生前兩天,當時粟裕收到一份敵通報,日軍百餘人,偽軍千餘人增至東台以南通榆公路上的安豐據點。偽軍師長鐵夫也到了安豐,有向東掃蕩的意圖;南邊海安之敵一部已進占了李堡,似向台南地區新四軍“掃蕩”。粟裕決定“將計就計”,不放過任何一個“動敵”、“欺敵”的機會。他在戰役起前,對敵實施一個“聲東擊西”的佯動,吸引敵人的注意力,達成東橋戰役的突然性。他將師直機關分為前後兩個梯隊,令蘇中行署主任管文蔚率後梯隊北移,跳出掃蕩圈;而自己親率前梯隊向南轉移,故意“示形”迎擊“掃蕩”之敵,與其糾纏,麻痹敵人。

而驕狂自恃的敵人錯誤地認為新四軍經宣泰一戰傷亡必大,因此急調江南的整編第六十五師火速北渡長江,會同第九十九旅增援泰興,並進犯黃橋,以拖住新四軍主力;同時又令東路第四十九師星夜疾進,企圖乘虛奪取新四軍控製的如皋城;然後,第四十九、第六十五師會同泰州的第八十三師,從三麵夾擊新四軍,妄圖置新四軍於死地。針對敵人的部署,新四軍作戰部門提出了兩個作戰方案:一是就近打前來增援宣泰的敵軍;二是轉移兵力,主力作遠距離機動,直插進犯如皋的第四十九師,從側後攻擊之。粟裕判斷:敵人以為我主力在西邊,敵四十九師會放心大膽向如皋挺進,而新四軍長途奔襲,必然會大出敵人的意料,將陷敵於被動混亂的境地。於是決定舍近求遠,“聲東擊西”,棄援敵而不顧,直接打擊遠距離奔襲進犯如皋的敵第四十九師。

7月15日晚,粟裕令第一師全部和第六師大部轉兵東進,並用汽艇急運第七縱隊一個團先期趕回如皋,協同軍分區守城;同時布下疑兵繼續圍殲泰興城內殘敵,給敵人以新四軍主力還在西邊的錯覺,引誘如東之敵放膽向如皋進犯。而粟裕指揮部隊向東急行軍一百幾十裏,7月18日到達如南,立即部署投入對敵作戰。敵人怎麼也想不到新四軍似天兵天將突然從天而降,屆時驚慌失措,軍心動搖,被士氣高漲的新四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粟裕“聲東擊西”奇謀奏效,如南一戰殲滅敵整編第四十九師一個半旅,連同在阻擊中被消滅的敵人,總計殲滅敵人有生力量1萬多人,達到了預期目的。

五六十年代,台灣海峽兩岸嚴重對立,軍事形勢緊張。盤踞在台灣的國民黨軍隊經常利用金門島的跳板對大陸進行軍事騷擾。福州部隊指揮機關為了搞清金門島的國民黨軍隊的軍事設施兵要地誌,以便精準炮擊,有效教訓震懾敵人,並盡可能防止誤傷居住金門的同胞百姓,遂決定對金門島實施低空、高新晰、無縫隙的全島照相偵察。根據整體任務要求,經計算,要完成金門350平方公裏全覆蓋大比例高清晰全島偵察照相,以六機編隊兩次才能完成。

如此大編隊、低高度,強行在防空火力極強的敵占區偵察照相,危險性大,對編隊協同作戰能力要求極高,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曆史上史無前例,就是國外老牌空軍也鮮有報道。上級部門反複研究後,將這一任務秘密交給了時任空軍獨立偵察二團的李瑞仿團長具體組織落實。為了做到萬無一失,李瑞仿精心組織以大隊長薑東鈞為首的六機編隊對模擬金門島的偵察進行了反複演練。從起飛後的集合編隊、隊形保持方法、高度精確保持,以及打開相機的時機等等技術細節,反複從地麵編隊踱步練,再到空中實兵練,直至練到得心應手,做到編隊之間在無線電靜默時,也能心領神會。一切準備就緒,隻待指揮所一聲令下。

1958年9月23日,根據氣象預報,金門島上空晴空萬裏,能見度極好,特別適合航空偵察照相。空軍福州前線指揮所聶鳳智司令員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完成偵察任務,采用“聲東擊西”的戰術。首先命令駐守福建的航空兵部隊起飛多個編隊在高空巡邏,緊隨台灣巡邏的戰機,彼此若即若離。地麵指揮所的領航員對高空巡邏的殲擊機還不斷通報敵我之間相對關係位置,擺出一副與敵機決戰的架勢。結果,台灣的警戒雷達天線都仰對著兩岸高空巡航戰機的對峙上。而另一邊,薑東鈞大隊長率領的偵察機編隊卻按預案,突然由北向南低空大編隊突入金門島上空,幹淨利索地完成了既定大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無縫隙大比例尺照相任務。待金門島防空指揮機構醒悟,命令高炮部隊對偵察編隊開火,卻成了馬後炮。薑東鈞的偵察編隊已順利回到了福建大陸空防安全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