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拿破侖采取了許多嚴格的保密措施,但英奧等國的間諜還是現了這支預備軍團組建的蛛絲馬跡。拿破侖意識到,若對預備軍團組建傳言進行公開“辟謠”,反而欲蓋彌彰,“此地無銀三百兩”,倒不如采取“順水推舟”之計,設法造成敵人的錯覺,以假亂真,出奇製勝。為此,拿破侖斷然決定,由軍政大臣親自把組建預備軍團的消息公之於眾,而且把預備軍團的編製、實力、配備經加工後泄露出去。1980年4月,拿破侖又在巴黎正式宣布,預備軍團將在法國第戎地區集結,並且接受他的親自檢閱。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拿破侖又在政府《通報》上登載“要聞”,在報刊上編“消息”等信息以吸引歐洲各國間諜紛紛趕到第戎探聽報。各國間諜眼見為實,“證實”預備軍團的確在第戎存在,但現所謂預備軍團隻不過是一些不堪一擊的老弱殘兵和一些剛剛進入軍營不懂基本軍事常識的新兵;至於軍團的指揮機關,更是編製不全、裝備不齊、軍紀鬆懈、毫無戰鬥力可言的烏合之眾。
拿破侖雖然信守檢閱預備軍團的諾言,前去第戎檢閱,但旁觀者看到拿破侖檢閱的是這樣一群鬆垮的殘兵,在街頭巷尾紛紛將預備軍團當作談笑資料。拿破侖不但不介意輿論的負麵報道,並且還讓手下的諜報人員進行推波助瀾,故意貼出諷刺漫畫,上畫12個童子軍和一個安裝假肢的殘疾人,下標“拿破侖的預備軍團”字樣。還讓諜報人員到處散傳單,披露拿破侖組訓預備軍團的一些可笑故事。這樣,在一般人看來,拿破侖組建毫無戰鬥力的預備軍團隻是牽製奧軍的幌子,就連奧軍統帥梅拉斯也一再強調:“用來威脅我們的法國預備軍團隻不過是烏合之眾!”“法國人太看輕我們了!”其實,拿破侖所暴露的第戎預備軍團是在原組建預備軍團泄密後“順水推舟”的欺敵措施,真正組建的預備軍團早已秘密轉移到便於隱蔽的集結地進行強化訓練。
1800年6月,拿破侖親自率領指揮的真正預備軍團,從法國南部出進攻意大利北部的馬倫戈,一舉打敗了梅拉斯統帥的奧軍。梅拉斯被迫求和,從而結束了第二次反法聯盟動的法奧戰爭,並使反法聯盟徹底瓦解。拿破侖使用“順水推舟”之計,將泄密軍機的壞事變成了保密軍機有效措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諾曼底登陸作戰中,的確也有一個“順水推舟”的真實戰例。在1944年6月6日,英、美決定接受蘇聯斯大林多次要求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建議,在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底半島登陸打擊德國的侵略軍。對這次登陸作戰,英、美軍隊科學地掌握了英吉利海峽海底洋流的流動規律,即英吉利海峽的海底洋流隨著大西洋出現的大潮,表麵的海水會向大洋中心流動,屆時中心水麵增高形成下沉海流至深層又向海岸流動,當深層水觸岸後又上升補充表層水,這樣形成了表層水流與海底深層水流逆時針流動的環流。
英、美聯軍根據這一規律,在諾曼底登陸作戰中,使用潛艇部隊,先從英吉利西岸悄悄下沉入海,待到了德軍水下尋熱監測係統能夠探測的範圍前,關閉潛艇的動機,完全靠深層洋流作推力,像一條條遊魚似的,神不知鬼不覺地潛遊到諾曼底登陸作戰海域,然後突然浮上水麵,配合其他隱蔽接敵的盟軍部隊起攻擊,共同保證了盟軍奪取正麵150公裏、縱深15—35公裏的登陸場,建立並鞏固了戰略性質的橋頭堡,提供了裝甲部隊大規模展開進攻的出陣地,奠定了大規模地麵總攻的戰場準備,為收複西歐戰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軍事地理學的“順水推舟”為盟軍諾曼底登陸作戰成功揮了一定的作用。
在商業經營上,著名的實業家林建中也曾借助“順水推舟”策略,進入了美國《福布斯》雜誌全球富豪排行榜。他瞅準中美關係改善,乘著中美經濟貿易的展,從中國內地大量進口絲綢織物回美國加工成衣。後來看到中國勞動力資源充裕,勞動工資較低,房地產費用又低,就在中國設廠加工,再把加工的成衣運回美國銷售,大大提高了利潤率,使其財富迅速增加。在其有了較大資本後,林建中又乘蘇聯於1989年嚴重缺糧之機,“順水推舟”組織糧食及糧食加工品向蘇聯出口,幫助蘇聯解決燃眉之急,因此獲得了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賦予的美元自由買賣權,林建中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再次獲得了經營上的巨大成功。1991年,蘇聯政局生劇變,林建中分析了蘇聯的國,認為葉利欽勝數較大,蘇聯分裂為獨聯體將成為不爭的事實,他再向獨聯體供應糧食、醫藥及其他輕工業品,結果各獨聯體政府也視林建中是可以信賴的客商,為其投資貿易大開方便之門,並給予不少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