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應用“金蟬脫殼”之計與“借屍還魂”的借殼上市的做法正好是相反。“金蟬脫殼”是上市公司經營過程中碰到了麻煩,嚴重影響聲譽,采取的拋棄上市公司的空殼子,宣布其破產,然後抽出其剩餘資產另組公司,重謀生路的策略。美國意大利銀行的創建者阿馬迪歐?彼得?賈尼尼曾經在1928年夏天使用過該計。當時,賈尼尼正在意大利老家休假。他獲悉美國的意大利銀行股票出現大幅度暴跌,跌幅高達50%。賈尼尼心急火燎跑回美國舊金山的總部,了解暴跌的原因。當他獲知這次股價暴跌,是因為意大利銀行在收購舊金山自由銀行之後,被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懷疑有壟斷美國銀行業之嫌,而下令意大利銀行出讓51%股份所引起。賈尼尼決定,為了擺脫困境,在保持意大利銀行這個軀殼的同時,成立另一個股份有限公司,將意大利銀行的一部分資產注入這家新公司,並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辭去意大利銀行總裁的職務。此方案開始得不到他身邊大多數人的理解。賈尼尼告訴身邊的幕僚:“我辭去意大利銀行的職務後,可以以私人的身份和立場,更方便去勸說美國總統和美國財政部長,促使他們製定新的法令,實現商業銀行全國分行網絡合法化。我的辭職不但不會讓意大利銀行垮台,並且還能創立一個以原始銀行為支柱的世界最大的商業銀行。”那些幕僚聽後轉而讚同賈尼尼“金蟬脫殼”的計策。不久,賈尼尼按照自己的戰略意圖,在德拉瓦州新成立了一家——泛美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的最大股東就是意大利銀行,但由於股份分散在大量的小股東手裏,因而外人不再對它有行業壟斷的嫌疑。意大利銀行不僅沒有在這次危機中垮下,反而越來越壯大,還兼並了美洲銀行,成了美國第一大商業銀行——美國商業銀行。賈尼尼出任該銀行總裁,成為改寫美國金融曆史的巨人之一。
股民在股市中應用“金蟬脫殼”之計,主要體現在止贏、止損。當股價到達你設定的目標價位後,摒棄貪得無厭的心理,見好就收。像巴菲特2004年以每股1.62元港幣,斥資38億港幣,投資中石油23.39億股,成了中石油第二大股東,3年後,他即從2007年7月12日開始至10月19日以每股平均12.23元的價格全部清倉中石油。在這次投資中,他淨賺了277億港幣。雖然,後來中石油股票價格隨著世界石油價格上漲而上漲,巴菲特看起來少賺了一些,但與後來中石油跌至每股9.71元,他畢竟心安理得地保住了277億元利潤。況且他止贏獲利後又可將這筆資金投入其他股票繼續增值。其中,他將中石油賺來的錢,以每股1.03美元收購比亞迪股票2.25億股,不到一年,比亞迪股票上漲了6倍多,巴菲特手下波克夏公司已經有13億美元賬麵獲利。對其來說,如此“金蟬脫殼”的止贏很值得。“金蟬脫殼”運用在止損上,更貼近該計的原意。股市一旦出現股價跌穿10日、30日、125日移動平均線,macd形成死叉出現綠柱狀,kdj隨機指標的j值向下穿破100,sar轉向指標開始轉向等技術況,並且基本麵又偏淡,此時股票投資人就應該順應市況展趨勢,及時出局。特別是中國股市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政策調控對股市影響特別直接、特別強烈。
曆史的經驗值得注意,股市有幾次大跌都是由政策變化引的。如1996年12月中旬,上漲指數漲到1258點,《人民日報》表社論,認為股市市盈率太高,泡沫過多,結果引股市大跌。1997年5月中旬的階段性大頂也是政策調控造成的。當時將證券印花稅由3‰調整為5‰;接著又公布300億上市額度;5月22日又出台嚴禁國企和上市公司炒股的規定。連續的政策調整,預示著一輪上漲行的終結。若當時在聽聞調整印花稅政策時就果斷“金蟬脫殼”,就可以成功逃頂,減少損失。又如2009年8月3日以來,股票市場各項技術指標均向下行,而基本麵央行的主要負責人開始放言要對寬鬆信貸政策進行微調,並為防止信貸資金流入股市、房市,要求根據貸款人貸款的用途,將貸款直接劃轉至項目收款單位,堵住了貸非所用的資金流轉渠道。這些影響股市資金麵的信號的出現,預示著2009年上半年以來,流動資金推動型的股市複蘇、上漲,將告一段落,將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波調整。作為清醒的投資人就應使用“金蟬脫殼”之計及時清倉。如此,就可以在後來幾天大跌下,逃過一劫,保住前期股票價格上漲獲得的勝利果實。股諺說得好,“會買股票的是徒弟,會賣股票的才是師傅”。同樣,能“金蟬脫殼”逃頂的才是真正的師傅。
【,謝謝大家!】
《博弈兵法》僅代表作者李椒良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我們立刻刪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