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3 / 3)

確定了文章署名後,他繼續寫下去。

古徐國對於徐山鄉乃至臨黃市來說,是陌生的。然而,她就在我們身邊。走進徐山鎮,你會發現,這裏大多數房屋破舊,街巷窄小,鄉政府所在地則是一座早該扒掉的古城堡。可是你不要以為這裏貧窮,人們蓋不起房子,鄉政府無力搬遷,不,他們是在用自己最地道的傳統情結,保護著這片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因為他們守護著的,正是古徐國遺址。

兩三千年以前的古城堡保護得如此之好,在世界上也不多見。

那麼,徐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她與現在的徐山鄉又是一種什麼關係?在徐山鄉發現古徐國遺址有什麼意義嗎?

他呷了一口茶。茶葉味兒不濃,是一種劣質茶。

徐山是偃王避戰處,似乎是不錯的。但是究竟徐山在哪裏?徐山鄉為什麼沒有叫“徐山”的山呢?徐山鄉應該有叫“徐山”的山。如果徐山鄉不是曆史上偃王避戰的徐山還有意義嗎?缺乏考證,現在無法考證,也不能考證,隻能借“名”發揮,斷定徐山鄉就是當年偃王避戰的徐山。這樣對於發展徐山鄉經濟有好處。模糊哲學。曆史上這種事情多了。尋訪徐山,在徐山鄉尋訪不到呢?建議徐書記把某個無名山頭就叫做徐山。可以立個碑。我來給碑寫碑文。人為操作?沒有辦法,為了前程。我是學曆史的,這一段曆史是存在的,隻是地理位置尚無確考。這就好辦。徐山就是“徐山”,現在的徐山鄉就是徐偃王避戰之地。邏輯上能夠說得過去。他又寫道:

徐偃王“仁而失國,”百姓隨之者數萬,他們來到現在的徐山鄉,後來,兵分兩路,一路由他本人率領順水路入海至浙江舟山群島一帶,一路由他兒子宗率領到了彭城,被周穆王封為國君,襲其父位。徐宗做了徐國國君後,在徐山立祠紀念乃父,並建了徐城,即今徐山鄉政府所在地……

這樣寫行嗎?學術界會怎樣看?管不了那麼多了。他下筆再寫時,筆管裏沒了墨水。他拿來墨水瓶,旋開蓋,又擰開筆管,插進去吸滿。這時他發現,天已大亮。他熄滅了燈,打開門。

啊,今天的天氣真好!

07

次日,杜書成去臨黃市高級中學找戚素梅。在學校傳達室門口,他問:

“請問,戚素梅老師在嗎?”

“正在上課,請登記一下。”

學校門衛從窗口遞給杜書成一個登記簿,要他填上姓名,性別,年齡,找誰,有什麼事,幾點幾分,等等。

他照著做了,但心裏卻有點兒不耐煩。不耐煩歸不耐煩,他沒有表現出來,隻苦笑了笑,填好表遞給門衛。門衛瀏覽了一眼他填的表,拉開門,讓他進了傳達室,並指給一張條椅讓他坐下等著,等下了課再通知戚老師來會見。

他感到有點兒不自在,小小的中學校找個人就這麼繁瑣。他轉而一想,也是,他們不認識我呀,如果我是他們的局長,還用登記嗎?還用這麼枯坐著等嗎?門衛還是很客氣的,沒讓他在外邊站著。不能怪他。有製度呀,有規定呀,人家是在例行公事。他這樣想著,就把手摸著包裏的那疊活頁紙。

關鍵要把稿子發出去。他想,咋跟戚素梅說呢?唉,發個稿子也得走後門!我要是宣傳部長就好了,我送給他的文章敢不發?寫得真不錯,他自己十二分的滿意,如果純粹以質取文,準能上報無疑。但是世風不同了,能拿諾貝爾獎金的作品,他就不給你發,你有啥法子?再好的文章不發表出來都等於零。

隻能成功,不能失敗!這是截至目前為止的唯一的機遇。

他看見戚素梅好像一臉疑惑,朝他走過來。她穿得略顯雍容,走路的步伐似乎也比前老練多了。畢竟是教師,為人師表嘛。

互相問候了幾句,杜書成就把找她的意圖開門見山說了一遍。

“我沒有把握。”戚素梅想了想,真誠地說。

“這可關係我的前途命運啊!你知道,我竟被分到了林場。你看……”

“真的,我隻能……”

“你還等著上課吧?放了學,我請客。”

“這……”

“就這麼定了,我在外邊等你。”

晚飯是在玫瑰酒樓吃的。杜書成還是第一次踏進這麼高檔次的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