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3 / 3)

不大一會兒,就來了縣委縣政府的一班子人。

很快,市長救人的事跡就傳遍了整個醫院,整個縣城。醫院的院長過來了,他安排醫生要精心手術,確保救活。附近的一些老百姓也都圍過來了。他們爭相認識一下那個解囊救人的杜市長。

第二天,《臨黃日報》頭版頭條以《杜市長慷慨解囊,飛車救人》的標題刊出了文筆優美且情節跌宕的紀實故事。

又過兩天,省報也刊登了這篇文章。

此後不久,《報刊文摘》以《市長停車救人》為題摘錄了文章的主要部分。

67

杜書成又一次出名了,而且在全國都出了名!《報刊文摘》轉載《杜市長慷慨解囊飛車救人》的文章時,還專門加了編者按,指出:當前,隨著拜金主義之風盛行,一部分人信仰危機,道德迷失,車輛肇事逃逸,見死不救,有人甚至在見人落水後不是下水救人,反而索要錢財,不給錢不救人,眼睜睜看著人淹死水中……看了中共臨黃市委副書記、臨黃市常務副市長杜書成同誌路遇受傷群眾飛車救人,並解囊相助的事跡後,不知那些人作何感想?

這都是後話。那天杜書成按照計劃,和南藜縣四套班子舉行了座談,在他全麵了解全縣情況後,又和人大主任一起到全縣各地跑了一天,和各鄉鎮的人大代表都見了麵,所到之處,讚揚聲一片,大家都對杜書成身為常務副市長停車救人的高風亮節給以極高評價,說這種行為有“橫掃陰霾”之作用,能帶動社會風氣好轉。杜書成則對此不屑一顧似的,他說碰著誰也都可能下去救人的,隻不過這事正好讓我給遇見了。我這個副市長是人大代表選出來的,人大代表是人民選出來的,我的職責就是為人民服務,在人民中有人有困難需要幫助,有問題需要解決,甚至有生命危險需要救助時,我都應該挺身而出,而不能有絲毫猶豫。他的話當然更使所有聽到的人點頭稱道,五體投地,一些人大代表已經在心裏毅然敲定:投票唯有投給杜書成這樣的好幹部!

結束了南藜縣的活動,午飯之後,杜書成告別了縣人大主任和諸位代表,回頭到了淮縣。在往淮縣縣城拐彎的地方,杜書成讓老趙把車子靠邊停下,想了想,說,“先不到縣裏去,到裘家莊看看。”

他們來到和臨黃縣搭界的裘家莊,下了車,正碰著一位下地幹活的中年人,那人看樣子挺洋氣,好像剛從外地回來,又像個村幹部。杜書成就和那人搭話。

“下地呀?”杜書成笑著招呼那人。

那人看他從轎車裏下來,打量了一下,回道:“下湖。”

“沒進城打工?”

“咋天才回來。”

“唔。怎麼樣,打工還掙錢吧?”

“掙是掙錢,就是到不了手,扣著不給。”

“那怎麼行呢,都指它哪!”

“就是呀,可他們不給。我在外邊打了兩年工,才要回來三千塊錢,不夠種子農藥化肥的。”

“老鄉貴姓?”

“免貴姓裘。咱裘家莊除幾戶外姓,都姓裘。”

“也有姓任的?”

“有,隻一家,孤門獨戶,也眼看沒有人了。”

“怎麼回事?”

那位老裘看周圍沒其他人,就放低聲音,唯恐“大路上說話,路旁草棵裏有人偷聽”似的,神秘兮兮地說:

“就一個男丁,還給槍斃了。爹受不了打擊,早死了有十幾年了,如今還剩一老一少兩個寡婦。老的六、七十歲了,快不行了,少的也四十多歲了,看上去有六十歲。”

“你說的就是那個‘上訪專業戶’,叫吳圓圓吧?”

“就是她。太苦了!”

“男的不是被執行了二十年了嗎,她怎麼不改嫁?”

“她和任慶書感情可好了,她老是覺得男人冤,到處喊冤,可就是申不了冤,就耽誤著了。她跟村裏人說過,不洗清她男人的冤屈,她死都不離開裘家莊。”

“有冤嗎?”

老裘又朝四下裏望望,然後說:“怎麼不冤?明顯地冤呀!”

“怎麼回事?”

“你想想……”老裘想起來了似的,突然不說了,盯著他們問,“你們是幹啥的?”

何楠剛想說話,被杜書成示意止住。他說:“在城裏搞建築,沒事了,來轉轉。”

“那就不給你們說了。”

“說說看,倒很有趣,像故事似的,有點兒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