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2 / 3)

這是在為臨黃人民造福呀!再說也算他這個常務副市長的政績,又是他關鍵時刻的一塊鋪路石,何樂而不為呢?目前,從上到下都在建設高效農業,規模農業,探索農產品如何利用價值、創造價值的問題,農產品的深加工正是他們所需要的項目。杜書成就想在東城開發區搞。東城開發區不是“區”,它是隸屬於東城區管轄的,東城開發區有獨立經營權,但它的人事及工商、稅務等均在東城區。因此,東城區的書記、區長對東城開發區有領導權和管理權。杜書成到了東城區,開宗明義,把東外環立叉的問題提出來,區裏的“四套班子”都歡呼雀躍,區委書記是個小個女人,姓霍,霍書記一下子站起來,臉激動得通紅,說:“市裏可該修這個立交了!我們都盼穿了雙眼啦!”

區長和他一個姓,也姓杜。杜區長說:“那裏三天兩頭出交通事故,堵車,是我們東城區,也是全市最混亂的地方。說吧,杜市長,要我們怎麼配合,我們傾我們一切能力,保證完成任務!”

區人大的吳主任是上任區委書記。他說:“我們區一直對那塊無可奈何。現在好了,市裏要修立交了,全區人民都會熱烈響應。我們人大全力支持!杜市長隻要你有信心,這個立交就修定了,修成了!”

政協的溫主席也說政協委員都搞了幾個提案了,就是沒有說法。“現在杜市長你提出來了,我讓有關科技人員先搞個方案出來,設計個圖紙,區委區政府研究一下,再報給你怎麼樣。”

杜書成說:“行。關於東外環立交橋的事就初步這樣說好了。走,我們到現場看看去!”

杜書成又叫了市交通局、設計院以及規劃、土地方麵的負責同誌過來,一起到了東外環黃海路口。

幾個方麵的人很快達成共識,確定了立交方位和規模,並現場劃定建設時間內的繞道路線。然後,他們又一起到了東城開發區,看到這裏的建設工程都在進行,塔吊林立,車輛轟鳴,因是新開發,道路還沒完全修好,有的地方車過處塵土飛揚,對周圍汙染很大。

杜書成說:“要抓緊修建道路,集中精力先搞三通一平,要把環保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我們現在正在創建環保城市、衛生城市,不能市內創建,市外重創。以後有關方麵驗收檢查也不是光看市內不看郊外,特別像新區、開發區也必然在檢查範圍內。要限期解決好這個問題。”

溫主席首先讚成。吳主任緊接著說:“人民生活需要一個好的環境。杜市長的指示很好,很及時。”

霍書記和杜區長也都說必須馬上解決建設汙染問題,說這是“外樹形象,內練素質”的重要一環,是創造優美舒適祥和安全投資環境的重要內容。我們回去後就按杜市長指示,抓緊落實好。“杜市長,過幾天你再來,如果還是塵土飛揚,我這個區長就封印歸田!”杜區長立下了“軍令狀”。

“還有一個項目,如果進展順利的話,市裏也準備列入重點工程。”杜書成後來對區裏的幾位說。

區委書記和區長都齊刷刷地把臉朝著他。

杜書成說:“在城鄉結合部搞一座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就叫農產品深加工城吧。我看開發區的那邊,靠近臨黃縣境的這邊,北接著北外環的延長段,地方還是不錯的,靠城近縣,靠國道、省道、高速,原材料進出方便,產品流通暢通。你們考慮一下,不行的話,我可就交給別的地方了?”

“千萬別交給人家。”霍書記對杜書成笑著說,“中午我先請你客,別忘了吃人家嘴軟啊!”

“哈哈,我這不叫吃請受賄了嗎?吳主任,就這一條恐怕你就不會投我的票了吧?”

“僅這一條,我就讓全區的人大代表都投你的票。杜市長,你可不能叫這個項目花落別家嘍!”吳主任是很有事業心的人。東城區過去是臨黃市最破爛不堪的區,城不城鄉不鄉的,連個像樣子的高樓大廈都沒有,幾乎都是俗話所說的“棚戶區”。在吳主任還是吳書記期間,他硬是“走南闖北”,拉來好幾百家企業和投資者,把東城區建成今天的規模和麵貌,在某些方麵已超過了其它區(因是“白紙”好畫圖),還爭取省市批準,建起了開發區。對於吳主任的功勞,東城區人民早已在心裏為他樹了碑,也已載入臨黃市建設和發展史冊。他聽說有“項目”,仍是和過去一樣“當仁不讓。”

“東方不亮西方亮嘛,東方既亮了,太陽肯定在東邊的天上了。”杜書成說。

“嘩——”一陣掌聲。連其他方麵的來人也都鼓起了掌,連連說:“霍書記、杜區長,合該你們請客了。我們就都不走了,中午陪杜市長的客。”

“好好,我們請客,我們請客。以後各位也得向我們‘傾斜’喲!”霍書記自然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