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一點點的降臨,楠姐看了看牆上的掛鍾,“時間差不多了,咱們可以走啦!”
說罷,帶著我們出門,不多久,便走到了一處古色古香的木質戲樓前。
戲樓一看就經年累月了,左右兩邊掛著一副對聯“三尺白布做戲台,隔帳陳述千古事。”
楠姐一指大門,對我們笑道,“到啦,就這裏!”
我看了看戲樓周邊,覺得街道上冷冷清清。
“楠姐,這皮影戲,沒人來看嗎?”我問道。
楠姐也左右看了看,“咦,就是哦,今天怎麼人這麼少?”隨即笑道,“可能是十一黃金周,大家都出去旅遊了吧。”
我一聽有些道理,就隨著她進了戲樓。
一邁入門坎兒,便看到有個歲數很大的老人站在一旁,老眼昏花,顯得特別沒精神,對著我們說道,“票呢?”
楠姐遞過去四張票,老頭隨手在票上撕了個角,交還給我們,慢吞吞的說道,“進去吧,按座位坐,別打擾到別人。”
我心說能有幾個人啊,撩開簾子進了大廳。
簾子撩開那一瞬間,把我驚住了,大廳內人頭聳動,滿滿登登,舞台下基本看不到空著的座位。
楠姐回頭對我一笑說道,“我說怎麼外邊看不到人呢,原來都進來啦。”
我們幾個按票上的指引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角度極佳,剛好是舞台正中的前排。
“嘻嘻,”楠姐一笑,“吳阿婆還怪好的嘞。”
聽到這個我詫異的一轉頭,脫口而出,“誰?”
“吳阿婆呀,就昨晚我們在巷子口碰到的那個奶奶呀。”
聽到這裏,我眉頭一皺,看了看楠姐身旁的鄭文贇。
鄭文贇也一臉嚴肅的看著我。
“楠…”我剛想跟楠姐說我感覺吳阿婆有些古怪,誰知鄭文贇碰了我一下,“既來之則安之,看就是了。”
我心想也對,老話說的好嘛,來都來了……
我從包裏拿出零食,分給眾人,自己撕開一包薯片,嘎吱吱的吃了起來。
鄭文贇從一旁嗆我,“不知道是誰剛才說,人家在上麵賣力表演,咱們在下麵嘎吱嘎吱顯得不尊重…”
我丟片薯片到嘴裏,“這不是東西太多麼,我怕再背回去,太沉了。”
“沉不是因為你這書包裏背了個…這啥玩意兒?”
“你管呢!”
不多時,大廳內燈光暗了下去,接著舞台上燈光亮了起來。
追光燈照在一個身穿複古長衫人的身上。
那人畫著奇怪的妝束,讓人看著就不舒服。
他報幕說了今天演出的劇目。接著在觀眾們一片掌聲和叫好聲中走下了舞台。
不一會兒,舞台上的白布亮了起來,一陣鑼鼓聲響起,接著在咿咿呀呀的唱段中,幾個皮影小人,從白幕中站了起來。
這出劇目是騰衝傳統特色名劇《大救駕》,說的就是明朝滅亡後,李定國,劉文秀等大西軍於1656年擁永曆帝朱由榔輾轉來到昆明。
兩年後,清軍三路入滇,吳三桂率軍逼近昆明,永曆帝避其鋒芒,與李定國、劉文秀率軍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