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專製之苦 (1)(1 / 2)

胡漢民在臨時總統府時期,統籌秘書班子,文件大小他都要過目,四麵八方全來求見孫中山先生的他都要先行見麵接待,他就睡在孫先生寢室的外間,每天晚上梳理白天的重要事件報告孫先生。孫中山助手中,如陳其美、胡漢民等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幕僚。

他的秘書——整個大秘書班子有庶務長沈某自稱內務大臣,招搖於外,強征民間的車馬,胡漢民就讓江蘇都督將他拘捕。沈某的繼任者就是應夔丞,他還兼任衛隊長,飛揚跋扈,胡漢民也將其抓捕,並欲殺之,被孫中山製止,隻是解除其職務。當時的參議院中,同盟會議員籍占大半,執著於三權分立之說,好持異議。譬如有些人說,定都南京那麼遠怎麼控製東北呀,不等於放棄嗎?此類言論以章太炎、宋教仁為代表。當時南京如開追悼陣亡烈士大會,章太炎居然撰寫對聯諷刺:群盜鼠竊狗偷,死者當不瞑目;此地龍蟠虎踞,古人畢竟虛言。胡漢民認為這是公開的反革命言論。

有一天,安徽都督孫毓筠派專人來求濟於政府,孫中山先生批給20萬元,胡漢民馬上到財政部撥款,可當時的金庫裏麵隻有10個大洋。當時戰火紛飛,臨時總統府的行政令不出都門半步,政府各部亦僅備員名義而矣。可見當時作為秘書的也真是困難重重。

另外一件事情,則特別顯露了秘書班子個人性格的製約,胡漢民說,提倡樸素、簡易的民風。當時要地北方將士出文告,由總統府秘書雷鐵厓撰稿。胡漢民認為他用詞艱深,就說,這個是要讓普通士兵都能看得懂的,就像棉被、稻穀一樣是非常普通的東西,而不能是罕見的山珍海味。就否定了他的文稿,讓另一個秘書任鴻雋重擬。雷鐵厓非常憤怒,拂袖而去,並有詩句說,十年革命黨,三日秘書官。胡漢民認為這是名士氣太重,很難做好行政工作。

關於這件事情,雷鐵厓另有說法。雷先生也是老同盟會員,資格幾乎不在胡漢民之下。

關於這段時間的秘書工作,張謇推薦了十幾個人來總統府做秘書,胡漢民一個也沒錄用,於是張謇就在上海一帶揚言說,胡漢民善於攬權,好像一個第二總統。當時汪精衛對胡漢民說,他們罵你,等於是讚揚你非常負責呢。

張發奎對胡漢民的看法深透入骨,“學問淵博,責任心強,人格完整,私生活也很簡樸,但他心胸狹窄沒有孫總理的器度”。

至於汪精衛,“軟弱無能,作為行政院長,他本身沒有主意,不敢對蔣先生進言,卻又官氣十足,忘了他從前的理想”,到了抗戰民族危急之時,他還“把自己對蔣先生的仇恨,放到民族大義之上了”。

“汪氏一去,國民黨的分裂遂無法避免,而分共清黨也就勢在必行。後來我見到蔣總司令,便問他說,汪先生為什麼一定要赴漢口。蔣說:我早已料到留他不住,留他不住。蔣氏此話,頗能得到我們的同情。其實,汪氏堅持赴漢的是非問題,頗難定論。汪氏此去,顯然是有嫌於蔣氏而出此。他二人彼此了解甚深,絕非我輩外人所可臆測。……今幸北伐勝利,武漢中央請他回國複職,正是千載良機,他自當速去武漢。他和蔣氏鬥法很久,吃虧已多,現在在上海一無憑借,自然不敢和蔣氏盤桓。俗語說:給蛇咬過的人,看到草繩也害怕,正是汪氏這時的心理。汪氏武漢之行,既有其個中玄妙,又不足為外人道,所苦的是我們這批赤膽忠心、希望黨內團結、完成革命的同誌。我們誠心誠意地希望汪氏出來領導,而他卻澆了我們一頭冷水,未免太失望了。”(《李宗仁回憶錄》,第32章)

李宗仁此種看法,多少暴露汪精衛性格弱點,隻適合在幕僚地位輔佐,不宜做主官以控製全局。問題是中山先生辭世後,汪氏心理卻已膨脹,個性、智力和時勢、他人形成劇烈拉扯,他的悲劇也就到來了。

偽政權時代,他被周佛海等人先後撥弄,實在是有苦說不出。硬著頭皮去做,往往事與願違,一切都是那麼地勉強、支絀。所以他晚年要說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何處不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