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及袁世凱以下愚之智而司國家政治,一有異動,輒開殺戒,法律條款,徒具文爾。北洋軍閥的老粗們也多如此,邵飄萍、林白水、李大釗……俱以言論治罪而死。1914年3月14日國民黨議員林鍾英、徐鏡心、段世恒等五人密謀反袁被捕,林、徐二人旋遭殺害。兩天後,奉天國民黨人孫祥夫、劉藝舟、馬明遠在大連的秘密機關被偵破,馬明遠等旋遭殺害,殺伐可謂肆無忌憚。他們對孫中山先生則早有暗殺之心,早在1898年10月13日,掌廣西道監察禦史楊崇伊即奏請清政府暗殺先生。在奏折中,他把康、梁也歸為孫中山羽翼,認為“孫文尚在,禍機未已”,“康梁避跡,必依孫文,此人不除,中華無安枕之日”。
以康有為、梁啟超,而歸諸孫中山羽翼,實判斷大誤,但其心之惶悚可見一斑。該奏折呈西太後密收,指出暗殺機會並殺手人員,自薦指揮一切,其秘密程度,“即軍機大臣亦勿宣示”(《孫中山年譜長編》,165頁,中華書局)。1914年3月下旬,袁世凱又密令兩名刺客前往日本,企圖暗殺孫先生,亦未得逞。直至1924年,中山先生北上北京,經停上海時,還險遭敵人暗殺。當時有袁世凱的殘餘勢力,準備在碼頭行刺,情報被民智書局工作人員探悉,向先生衛隊長馬湘密報,馬湘即率衛士多人,在先生步出輪船時持槍左右前後護衛,登車後也同樣環繞警戒。同時淞滬護軍使盧永祥亦派有大隊軍警在碼頭一帶布防拱衛,終令刺客陰謀破產。
暗殺鄭汝成,乃是陳其美主持的一次周密的策劃,可見其智略、膽氣的超拔。
上海是中華革命黨重要活動基地。袁世凱的心腹——上海鎮守使鄭汝成在此為其布置一切,於革命大為不利。這時,陳其美留滬指揮一切,全國反袁呼聲日高,而袁氏爪牙鄭汝成擁精兵數萬,控製海軍,且為人心狠手辣,殺人計劃一出即行,為革命進行之巨大障礙。陳其美即以刺殺之道還擊之。
劉成禺說,陳英士在家開會,現代巨人首參策劃,決定將其打掉,以創劈革命新局。
現代巨人即指孫中山先生。
在滬的黨人首腦密商對策,有陳英士、楊虎、孫祥夫等。
孫祥夫指揮一個大型暗殺小組,在第五卡,即白渡橋附近,成員有壯士王曉峰、王銘三(又名王明山)、尹神武等多人,每人炸彈一隻,駁殼槍一把、子彈一百五十粒。(參見劉成禺《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
1915年11月10日上午,鄭汝成往日本駐滬總領事館,祝賀日皇登極。伏擊組埋伏的英租界外白渡橋旁,先過來一位大官,相貌和鄭汝成絕似。但孫祥夫極力阻止手下,他認為此公著高級大禮服,情形可疑,因鄭汝成參加日皇加冕大禮,決當穿著軍服配勳章,沒有穿文官燕尾服的道理。於是放過。果然過了20分鍾,一架大汽車轟然而來,保鏢三個前坐,鄭汝成右坐,他旁邊是他的總務處長舒錦繡。鄭氏勳章綬帶耀眼。汽車在此將有一個大彎道,必須減速,剛轉彎上橋,暗殺組下令開火。王曉峰首先投彈,落於車後,將後輪炸毀,汽車乃戛然停住。王銘三此時開槍連擊,而鄭汝成打開右車門跌落出來。王曉峰急趨近捉其衣肘,近身連開九槍,將其心髒打爛,而鄭汝成衛士也在混亂中開槍還擊,卻被王銘三先行打傷打退。銘三且抓住車門,將舒錦繡也擊斃在車內。王曉峰擊斃鄭汝成後,本可避走,但卻站在橋頭演說一分鍾。其間,外籍探員執鐵棍來捕,被他打退。但當他換彈夾時,外籍探員從他的側背偷襲,終於被捕。其餘小組成員均順利潛回機關部。
王曉峰臨刑前謂“吾誌已成,雖死無憾”,孫中山先生對之極為稱賞:“此等氣魄,真足令人生敬。滬去此賊,事大可為。”(年譜長編,上冊,965頁)鄭汝成被刺,在全國引起極大震動,海外也很快知情。那時鄭汝成的兒子在京讀書,與吳宓為同科同學,聞電馳歸上海。吳宓說:“上海鎮守使鄭汝成,昨被狙擊,身中十六彈殞命。國體變動以來,此為暴動之最烈者也。”楊度挽鄭汝成雲:“男兒報國爭先死,聖主開基第一功。”(《吳宓日記》第一卷)楊度這種人,本事不大,權欲熏心,如挽鄭汝成聯,簡直不通之至,真事之最可噱者。
此次暗殺,相當於一次小型戰鬥。分卡布置,策劃極為周密,最重要一卡人員尤為充足,彈藥充量配備。各執行員身手矯健,膽氣豪邁,均出於萬無一失之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