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瑛,即袁仲德,又名家駒,號不同,河南正陽人,袁乃寬之子。光緒三十二年考入北洋第四鎮學習炮科。後在淮軍為督練官,即在軍中運作革命,投身政治。武昌起義後,與友人謀劃天津、保定獨立。
他的父親袁乃寬,是袁世凱的十三太保之一。其為人也小有才,係老袁遠親。袁世凱在直隸時,他是他的幕僚。帝製大典籌備時,他和袁世凱的小老婆們商議籌錢供袁登基使用。
可是他的兒子袁仲德痛恨帝製,至起殺心,看到他的父親和袁世凱攀上遠親,遂覺有機可乘。遂由他父親帶到宮內拜謁。袁世凱見他的氣質不凡,頗加激賞。仲德執禮甚恭,妻妾們也說這個小夥子不錯。
第一次暗殺袁世凱。南北和議後,袁的殘暴統治較前清更深。當時仲德為武衛右軍駐彰德總稽查,恨袁世凱入骨。為真正恢複共和,乃決計刺殺袁及其長子袁克定。製作炸彈數十枚,埋藏新華宮,欲將袁世凱一家人炸為灰燼。因對方防範嚴密,一時無法下手,乃將炸彈埋藏在洹河橋邊,準備待機觸發。此處為袁克定每天必經之地。不料因漁夫經過,誤撞炸彈斃命。暗殺計劃暴露,而暗殺者身份並未暴露,仲德遂轉往日本求學。宮中炸彈被衛士發現一枚,遂按路徑大肆搜索,竟起出七十餘枚。宮內躁動,人心惶惶。經偵查,斷定為仲德所為,而此時仲德以先期遁逃。過了兩天,從天津寄了一信給袁世凱,有謂:
國賊聽著,吾袁氏清白家聲,安肯與操、莽為伍?……目的為何?即意將手刃汝,而為我共和民國一掃陰霾耳。因以炸彈餉汝,不料所謀未成,殆亦天助惡奴耶?
還叫他消除野心,解除帝製,自家懺悔,或可保全首領,雲雲。
袁世凱想治罪袁乃寬,但他的妻妾們都為他說情,幸免於死。假信任如前,叫他探聽仲德的蹤跡。到了全國群起反對,雲南起兵,諸事猥集,他也顧不上了。
第二次暗殺。二次革命後,同盟會係統敗北,青年誌士被袁世凱殺戮者數以千計。二次革命後,袁世凱手下的陸建章、段芝貴殺害很多議員、同盟會員、青年誌士。殺人後並不準收屍,家屬前來,以衛兵驅趕,並加以嘲笑(參見王建中《洪憲慘史》)。仲德毅然回國,麵見袁世凱,陳說利害。他說,大丈夫處事,要能容人才能用人,假如僅想驅使別人,卻沒有容人之量,最後肯定眾叛親離一敗塗地。他說,國民黨不乏傑出人才,根據他們的特長據實錄用,因勢利導之,何愁天下不太平呢。這些話極為中肯,但袁世凱聽不進去。
攀龍附鳳者發起籌安會,共和命脈命懸一線。1916年1月,袁世凱恬然稱帝,並與日本訂立《二十一條》,為承認帝製交換條件。事情被仲德察覺,冒死將密約盜出,印刷數千份散發中外,導致密約無形取消。
仲德往上海,從黃興、耿毅那裏,帶回銅殼炸彈數十枚,運回北京。秘密放置在新華宮內。預備在袁世凱登基的時候以電氣引發爆炸,將其黨羽炸斃。不料事機敗露,3月份仲德被捕,因他父親的關係,關押在特別室內,本已獲死刑,仍大聲疾呼,詳數袁世凱罪狀。他對獄中貧困者多所讚助。不久袁世凱死了,黎元洪繼任,由是得以出獄。
吳佩孚的師爺
吳佩孚的第一知己要算郭梁丞(緒棟)。郭氏先做聶士成的幕僚,吳佩孚當勤務兵時,糾正過他的用典錯誤。郭氏見他做事勤勉,又知其為秀才,故對其長官段日升多所美言。吳佩孚此時地位低微,自然感銘於心。郭氏一度隱居,佩孚當兩湖巡閱使時,又起用了他。吳佩孚對幕僚要求極嚴,獨對郭氏網開一麵,特許他抽吸鴉片。先欲委參謀長,郭氏拒,改委巡署秘書長。郭緒棟說:舞文弄墨尚可承乏,運籌帷幄則吾豈敢。
郭梁丞在北洋團體中,學問平平而計謀甚富。
佩孚幕中,還有參謀長李倬章,政務廳長白堅武,參謀處長張方嚴,副官處長孫芝田。吳佩孚回光返照的湖北時代,總司令部人才盛極一時,最著者為參謀長蔣方震、秘書長張其鍠、總參議章炳麟、軍務處長張福來、外交處長張誌潭、交通處長高恩洪等。楊雲史屈居秘書幫辦,張方嚴降為高級參謀。
郭梁丞、張其鍠都是吳佩孚的知己,至於蔣百裏,待之以師禮。張其鍠自以為得曾國藩衣缽之真傳,人以辭章之士視之,他還頗表不滿。他奔波調停,從中享受難以言表的樂趣以及成就感。
當所謂“國師”,是很多文人夢寐以求的夙願,但國師隻有一個;可是在軍閥時代,則又大異,國師因為軍閥的分蘖,可以多量地產出,相當於縮小號的國師。有一些人甚至不為名利,而是為了影響力,“國師”就很有成就感。